冷眼对横眉,英法两国暗战再起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1-09-27 17:4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网9月27日电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当世界各国领导人齐聚纽约参加联合国大会时,独不见法国总统的身影,让原本就紧张的局势再添阴影。

法国总统马克龙此前并未打算亲自出席联合国大会、即便是代之以视频形式出席,也难免会将他的缺席与澳英美三国防御协定联系起来。此前,澳大利亚政府撤销与法国达成一项百亿美元的潜艇建造合同。

冷眼对横眉,法英两国暗地较劲

法国官员表达出愤怒的情绪,合情合理。三个所谓的盟友背着法国达成了一项新协定,其中一个盟友甚至还背弃了多年前达成的协议。这对于一个在总统任期内都把自己塑造成欧洲内部和世界舞台上极为重要的领导人来说,确实尴尬至极。

反观英国首相约翰逊,他却接连取得“胜利”。约翰逊先是领导英国完成脱欧,让人指责使得英国与世隔绝,在全球上的地位无足轻重。如今,这位英国首相与美国总统拜登比肩而立,两个分别位于世界两端的国家达成协议,直戳法国的痛处。

当潜艇交易事件发生后,法国迅速召回其驻美和驻澳大使。可是,对英国,法国却选择不那么做,觉得没必要这样做,毕竟如法国的欧洲部长认为,英国不过是个凑数的“小伙伴”,附庸于美国罢了。

在美国之行期间,约翰逊用蹩脚的法语回应了这种敌意,称有些人该控制一下情绪,好好休息下了。这些行为看起来很幼稚,但其影响可能巨大。毕竟,长期以来,英法两国一直是爱恨交加的邻国。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政治学教授罗布·福特(Rob Ford)表示,政治往往就是这么简单: 人们喜欢竞争,并时常因在竞争中取得胜利而沾沾自喜。

在事发后的的一周,对马克龙来说必然是五味杂陈。澳英美三国防御协定不仅让法国自称为欧洲最为重要的地缘政治参与者的地位受到打击,而约翰逊的美国之行得分不少:白宫会晤;全球领导人支持他的气候目标;对美国旅行禁令的结束。

福特指出,这正好体现了约翰逊的一个特殊优势: 使用非外交辞令——“控制情绪”——这可能会在受到指责的同时却取悦英国国内民众。

但是,为什么约翰逊,或者说任何一个世界领导人,要冒这种引发众怒的风险呢?坦白来讲,这是因为马克龙和约翰逊现在正在上演一场激烈的政治斗争。

首先来说说马克龙。英国巴斯大学高级讲师奥雷利安·蒙顿(Aurelien Mondon)指出,这是马克龙展现政治家风范的好机会,而距离法国总统大选只有几个月时间。这使得他有别于许多其他候选人,毕竟他们在这一类问题上没什么经验。

其次,这也有助于马克龙突出他的一个关键目标: 在国防等问题上让欧盟团结起来,如果英国不脱欧,这一目标则难以实现。

爱尔兰科克大学欧洲政治讲师伊曼纽尔·舍恩昆凌(Emmanuelle Schon Quinlivan)认为,马克龙一直希望在北约和欧盟内部打造一个欧盟防卫力量,以欧盟的增强防御能力,这已不是什么秘密。现在他还可以利用澳英美三国防御协定的争议宣扬欧盟不能依赖美国或英国。

她还指出,在英国脱欧谈判过程中,马克龙一直对英国采取最强硬的态度,有时这也是英国脱欧协议的最大风险。

对于约翰逊,福特教授表示,他是一个“比赛型”领导人,即当与人发生冲突时,状态会最好。英国脱欧后,渲染与法国之间的小冲突,更能产生刺激效果,因为法国再也不能在欧盟框架内惩治英国了。

然而,福特还指出,如果马克龙寻求报复,想要彰显约翰逊的愚钝,可能会出问题。

对马克龙而言,惩罚约翰逊的最明显方式是,推动欧盟就英国未能全面执行《北爱尔兰议定书》采取法律行动。

伦敦国王学院欧洲政治学教授阿南德·梅农(Anand Menon)表示, 如果法国向欧盟施压,要求将英国告上法庭,而英国通过触发《京都议定书》第16条进行报复,即允许英国采取单边行动,那么紧张局势将急剧升级。

英法双边关系失控的可能性有多大?

现在,英法两国之间诚意有限。糟糕的双边关系势必会影响两国间的诸多重要问题。英国政府一直在与法国合作,阻止非法移民穿越英吉利海峡。

英国前驻法国大使朱利安·金(Julian King)表示,如果没有法国人“巡逻那些海滩”,那么对于那些想要偷渡到英国的人来说,穿越英吉利海峡就会变得容易得多。这对在移民问题上采取强硬立场的英国政府来说,会是一个重大问题。

他还表示,除了国防这样的政府间双边问题外,政治争端可能会在社会中蔓延泛滥。这反过来可能导致出现一些不受政府控制的争端,例如渔船在海上互相撞击。

他指出,不仅仅是在英国,媒体行业的一些人也在蠢蠢欲动,准备煽动不良情绪。英法双方的政治家都应该专注于降温,而不是煽风点火。

要知道,欧洲外交的怪异局面就是过去五年世界政治动荡引发的一个后果。

英国在脱欧之后拼命想成为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将英语民主国家的密友。与此同时,独立于美国的欧盟也正在努力夯实自己的权力基础,让美国等大国无法小觑于它。欧盟自身也在竭尽全力,不过其27个成员国仍无法就这个英国脱欧后的“欧盟二号”的一些基本原则达成一致。

在这种情况下,人为的干预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在某些情况下也是有用的。然而,领导人必须注意的是,不要让这些操作演变成损人不利己的政策。

(编译:魏兴慧 编辑:王旭泉)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