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制造”:从苗寨到服贸会场

新华社记者 张玉薇 摄  9月7日,来自贵州台江的苗族绣娘周艳文(右)与绣娘熊微帆在服贸会互动展上交流。 新华社记者 张玉薇 摄  9月7日,来自贵州台江的苗族绣娘周艳文(右)在服贸会互动展上现场制作苗族辫绣。

“妈妈制造”:从苗寨到服贸会场

来源:新华网 2021-06-01 14:5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9月7日,四名来自贵州台江的苗族绣娘在服贸会会场参观。

近日,四名来自“妈妈制造”台江苗手工合作社的苗族绣娘带着苗绣作品和苗绣手工技艺,来到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参加“时尚与生俱来”互动展,呈现非遗手工艺术之美。

据从杭州来台江帮扶工作、挂职担任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县委常委、副县长姚爱华介绍,希望通过参加服贸会,从原来的订单导入,转变为主动迎合时尚新趋势的扶贫模式,从制造到创造,从就业到创业,把大山深处的苗绣推到更广阔的空间,从而走出大山,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妈妈制造”公益项目由北京蚂蚁力量和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于2016年共同发起,希望通过对中华传统非遗手工艺的梳理,联合设计师共同创作具有东方文化符号、又符合国际化审美的文创产品,再交给具备一定生产技能的低收入女性制作,使这些女性通过劳动获得报酬、改善生活,从一定程度上解决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问题。该项目启动至今,已经在全国14个省市建立了49家“妈妈制造”合作社,直接帮扶4000多人创业和就业,带动超2万人次的女性参与工作。

新华社记者 张玉薇 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   >>|
【责任编辑:程尔凡】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