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闽宁协作伟大工程的电视剧《山海情》刚刚热播完毕,剧中巨菌草专家凌一农的原型福建林占熺教授科技扶贫的故事感动中国,他研发的菌草双孢菇开启了闽宁镇产业扶贫,产业兴镇的序幕。这些年,科技赋能,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把科技成果写在农民的钱袋子里,一直是银川市科技局的重点任务之一。
全面赋能乡村振兴,银川市科技局把科技特派员组织起来,把科技成果写在农民的钱袋子里。“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服务在农业农村生产一线的科技特派员成为“把论文写在在地上”的生动实践。
科技特派员李建军,扎根灵武市郝家桥镇泾灵村,流转1000余亩土地,搭建大棚,采取订单+企业+农户的以销定产模式发展订单农业,吸纳带动移民310余人参与到蜜瓜种植产业中,大大提高了移民的家庭收入,同时还培养15名管理型和技术型人才,移民在增加财产性、工资性收入的同时,学会了蜜瓜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激发了自助脱贫的内生动力,真正实现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
科技特派员王金燕,扎根良田镇光明村,采取“科技特派员+扶贫基地”的科技服务模式,建立基地+村集体+农户的收益连接机制,让农户和建档立卡贫困户能够广泛分享产业融合发展红利,依托基地发展直接受益的农户共计135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5户)500余人,农户新增益达230多万元。
在银川,科技特派员已成为党的“三农”政策的宣传队、农业科技的传播者、科技创新创业的领头羊、乡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银川市科技局局长韩蕃璠说,“自脱贫攻坚行动启动以来,银川市科技局组织全市892名科技特派员队伍领办创办的257家公司312家合作社,精准引导资金、人才、技术、企业向贫困地区集聚,全市39个贫困村科技扶贫特派员服务实现“全覆盖”,围绕葡萄、肉牛、食用菌和山药等产业,组织实施科技创新及脱贫富民项目84个,安排扶贫资金2006万元,带动项目总投资2.8亿元,科技项目辐射区域农民平均收入高出其他地区15%左右”。(中国日报宁夏记者站 胡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