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农村电商最后一公里

来源:人民网
2020-12-17 13:5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有次,国内某知名电商专家到砀山考察,他问砀山县商务局长徐继胜,你做电商这么多年,最大收获是什么?

徐继胜不假思索地回答:“不是电商企业达到多少家,也不是成交额多少亿,而是倒逼政府干部和老百姓改变电商思维。”

自2014年开始,伴随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电商扶贫、农业电商等政策的出台与实施,农村电商的顶层设计和配套进入了相对完善阶段,政策效应逐渐凸显。

在2020年5月12日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商务部副部长王炳南表示,农村网络零售额由2014年的1800亿增长到2019年的1.7万亿元,规模总体扩大8.4倍。2019年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到3975亿元,同比增长27%,带动300多万贫困农民增收。

但是,农村电商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仍然是制约着行业发展的重要短板。这背后是物流配送、电商人才、资金和农产品标准化等一系列问题。

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研究院院长李鸣涛看来,政府推动农村电商发展的根本是因地制宜,从而打造地方农村电商发展的动力机制,而政府补贴资金要坚持引导性、公益性和发挥补短板效应,把大水漫灌变为精准滴灌,实现“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

未来三年,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时期。农村电商需要主动有机衔接、全方位融入到乡村振兴的大战略中,筑牢产业发展基础,改善基本公共服务,提高治理能力,巩固扩大发展成果。

挖掘“开垦人”

开发好农村电商这片沃土,需要有合适的“开垦人”。

在金寨县大别山物流园药用菌大市场的电商创业示范街,一栋栋暗红色商铺沿街而立。园外,车水马龙,人流交织。园内,部分店铺大门紧锁,甚至个别店铺尚未装修,顾客寥寥。

该电商创业示范街的建设目的,是为引导金寨县电商企业集聚发展,重点扶持中小微电商企业,打造线上线下电子商务融合发展模式,促进农特产品销售,助力脱贫攻坚。

“有些老板年纪大,根本不懂电商,又没什么销售和渠道经验,即使店铺开门,他们又卖不出产品,所以他们也不愿来了。”示范街内的某电商公司负责人卫平说。

云南某电商公司老板王珂也抱怨,西双版纳既没电商人才,也没产品和市场,懂电子商务营销的人更少。

安徽金寨电商创业示范街,部分店铺常年不开门

中国电子商务专家库专家曹磊认为,大家都说农村电商缺人才,当地年轻人不愿待在小城市或农村,纷纷外出打工,这只是一个客观原因。

“更客观的原因是农村电商不挣钱。”曹磊说,如今,赚钱的行业从来不缺人才,包括高端人才。因为农村电商不挣钱,所以大家都不愿干这一行。

“为什么东部沿海地区适合年轻人的创业?”曹磊说,因为那些地方更注重发挥自己个性,把人格品牌和个性化的设想赋予产品上,生产和加工个性化的小产品,这也常被大家叫做“小而美”。

他说,从电商组织人才的结构看,政府应该重点关注当地带头人的培育和培养,有些地方缺乏一批敢担当、有想法的带头人。他们既能在市场中整合资源,又能和政府互动。这批人首先要挖掘出来,然后再培养技能型人才。

“真正的人才,你如何把他选出来,又能把他留住?”曹磊说,一般各县农村电商人才引进标准,首先是补钱或给房子,但你最后发现以前和现在的人才标准不匹配,所以这还需要机制创新。比如云南丽水市政府和商务局是把电商示范企业的高管人才,直接跟职级人才挂钩,包括高级人才和中级人才,这样就能把评价标准打通。

李鸣涛认为,农村电商人才瓶颈的解决最终还是要按照专业化分工的原则,把合适的人留在合适区域,不能奢望大量电商行业的高端人才、复合型人才向县域、农村地区回流。互联网的优势在于大范围、跨地域的协同效应,围绕农村电商的产业链环节对人才的需求,在农村地区重点培育农村电商的产品生产、加工和物流服务等人才,而营销、管理、技术等人才可以聚集到城市地区。

实现可持续发展利益链

安徽砀山葛集镇素有“油桃之乡”美称,曾是皖北最偏远的贫困村。

2017年,面对当地电视台镜头,村民赵前进说他通过农村电商完成脱贫。“我学会在网上卖水果,农闲的时候参加村里包装队,一天能挣一百多块钱。我还在网上销售水果,一斤能多卖五毛钱。按我们家有五亩地来算,那就多卖了万把块钱,基本上脱贫了,而且在电商这个路上越走越好。”

安徽砀山某批发市场,村民正把采摘的梨子卖给收购商

“有人跟我说‘电商没给农民带来实惠’,如果砀山县没有发展电商,我们会变得很惨。”砀山商务局长徐继胜说。

2019年,砀山县电商交易额突破50亿元。目前,全县共有电商企业1696家,网店和微商近6万家,15万多人从事电商物流等相关产业。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因地制宜发展多样式特色农业,倡导“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强调健全特色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强化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商标保护,创响一批“土字号”、“乡字号”特色产品品牌。

李鸣涛表示,农民通过农村电商增收的根本来源,是地方特色产品通过电商销售带动、形成和完善上行产业链。农民要么提供产品实现销售增收,要么加入产业链某个环节实现就业增收,也可以通过加入合作社等组织实现股权收益。

他认为,实现农民增收的前提是围绕地方产品的电商销售,实现可持续发展利益链,从产品种养殖、分拣加工、包装、品牌、运营等全链条建立起电商市场竞争力,但建立电商市场的竞争力需要当地电商运营企业发挥专业能力。

“从事农村电商的企业既要有情怀,还要有耐心,更要有创新。” 李鸣涛说,如何把具备电商消费潜力的农货变成适销对路的网货,不仅考验电商企业的创新能力、运营能力,也对农货产品的供货能力、产业链的保障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解决这些短板问题,需要发挥政府、市场合力作用,以市场化机制引导和促进农产品网货化,不同的电商渠道开发适合自己的产品和品牌。

形成“自我造血”能力

如今,农村电商发展的最大痛点还是资金。

在徐继胜看来,传统企业可以抵押设备和厂房贷款,但电商公司没有这些实物,他们凭一部手机走天涯。这是政府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际上,财政部、商务部等联合发布的《关于做好2020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的通知》就指出,中央财政资金实行“鼓励发展+负面清单”管理模式,重点支持以下方向: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农村电商公共服务体系、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农村电子商务培训体系。

中国农村财经研究会秘书长申学锋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表示,通知中明确提出,电商进农村要坚持“市场有效,政府有为”原则,这是进一步厘清政府与市场边界在电商进农村工作的直接体现,鼓励各地优先采取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结合先建后补、购买服务、直接补助等支持方式,合理加快资金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通过中央财政资金引导带动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农村电子商务工作。

河北滦平一家电商服务站,老板既经营开超市,还兼顾电商服务站

但是,云南某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勐腊分公司工作人员陈强说,当地有家公司通过招标获得政府订单,任务是建立相关电商体系,但政府花去几千万,至今体系没建起来。实际上,这家公司真正投入资金很少,眼看截止日期到了,便向政府提交一些报告,这就算完成了任务。

陈强还见过一家公司,它给县政府提交类似白皮书的报告,张口就要一千万,县领导非常生气,最后政府只批了几百万。

李鸣涛认为,各县要依据县域农村电商的实际情况梳理出本地农村电商的发展路径,围绕上行、下行的农村电商产业链的断点和薄弱环节,集中发力。此外,每个县的方案都应该独具特色,基于这些方案进行综合评估,确定政府资金的支持方向、支持额度和考核办法,力争政府资金真正用到农村电商的实处、痛处。

“我觉得电商公司只靠补贴还不够,必须要让它们形成自我造血的能力,这样才能让业务持续运转下去。”一位电商从业者说。

(文中王珂、陈强、卫平均为化名)

【责任编辑:张天磊】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