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瓣瓣同心·携手共进】高大上!北京城市副中心运河商务区未来可期

运河商务区位于北京市通州区境内,百里长安街东端,千年大运河北首。运河商务区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是副中心三大功能之一的商务服务功能的承载地。

【瓣瓣同心·携手共进】高大上!北京城市副中心运河商务区未来可期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0-12-17 20:3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网12月17日电(记者 陈丹妮)12月16日,中国日报网记者随“瓣瓣同心·携手共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网络主题活动参观了运河商务区。

运河商务区位于北京市通州区境内,百里长安街东端,千年大运河北首。运河商务区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是副中心三大功能之一的商务服务功能的承载地。

据新光大中心项目的解说员介绍,运河商务区作为承载中心城区商务功能疏解的重要载体,将建成以金融创新、高端商务为重点的综合功能片区,集中承载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金融功能,引导京津冀区域性金融机构集聚,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城市副中心设立京津冀区域性总部或一级分支机构,推动京津冀区域基金管理机构、符合条件的基金管理公司总部集聚,同时将增强总部经济发展吸引力,加快要素市场的培育和发展。

运河商务区新光大中心沙盘(中国日报网 陈丹妮 摄)

运河商务区坚持高起点规划建设,突出水城共融、蓝绿交织、文化传承的城市特色。在规划顶层设计上,邀请了国际顶级设计公司和专家对运河商务区规划进行提升,突出“低碳环保、以人为本、一体化设计、建筑亲水性”四个特点。

一是低碳环保、蓝绿交织。严格遵循了绿色、低碳、生态、环保理念,广泛应用世界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努力打造绿色、森林、海绵、智慧城市的示范区。区域内建有一座集垃圾收集、监控中心及地下停车场于一体的公共服务设施,采用冷热电三联供系统为区域内多种能源供应服务。

二是以人为本、宜居宜业。建立地下交通环廊系统,将大量机动车引入地下,减少了地面交通,最大程度实现人车分流,为居民绿色出行创造了条件。规划建设南北两个环隧工程,其中北环环隧工程是目前国内少有的涵盖交通与市政职能于一体的地下三层结构的环廊系统。

三是地下空间一体化设计,多组团集约紧凑发展。以轨道交通站点为核心,进行了一体化设计,区域内市政道路的实现互联互通,打造地上、地下以及轨道等多种交通方式组成的高端复合型功能区。特别是,区域内城市副中心站、新光大等4个带有TOD属性开发项目,地铁站点与周边建筑进行一体化设计,轨道交通与地下商业、地面交通交互组合,形成层次鲜明的城市交通枢纽,真正实现了集约空间内交通、商业、办公、休闲多种功能复合。

四是城市建筑亲水设计、水城共融。结合对运河文化的保护性开发,在运河源头岛和燃灯塔周边设置了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和园林风貌的低密度水乡区。把沿运河的滨河路移位,实施部分道路下穿,尽可能获得最大的亲水空间。

运河商务区规划面积20.38平方公里,其中:先行启动区3平方公里,16个产业项目总建筑面积674万平方米,包括保利、万科、富力等国内顶尖城市开发运营商参与开发,现完工面积368万平方米;新城金融服务园区,规划面积2.9平方公里,总建筑规模214万平方米,6个项目141万平方米完成建设,其余地块正待上市;城市副中心0101街区(副中心交通枢纽),规划面积1.8平方公里,地上建筑面积262万平方米,正在编制规划综合实施方案;亚洲最大的地下交通枢纽位于0101街区,已于2019年11月开工建设,地铁M6线、平谷线、M101线和京唐铁路、京哈铁路、城际联络线在2024年具备通车条件,直达首都机场15分钟、大兴机场35分钟、唐山和天津滨海新区40分钟、雄安新区1小时。

目前,运河商务区招商工作全面启动取得新进展。立足“金融+总部”产业功能定位,运河商务区集聚了一批符合产业定位的高精尖企业入驻。截止目前已引入企业70家,其中一是以三峡集团为重点的总部企业,二是以北京银行、建设银行为重点的传统金融机构,三是以北京绿色交易所、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为重点的绿色金融和财富管理企业,四是以中国信通院为重点的科技创新企业。运河商务区已经成为各类优质资源云集、备受青睐的创业高地和投资热土。

下一步,运河商务区将充分利用服务业扩大开放和自贸区两种开放模式,形成产业和园区双轮驱动的创新格局,持续优化提升产业发展环境,用足通八条、促进金融业发展以及鼓励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等政策,做好重大项目招商工作,力争在2025年建成“总部经济”“财富管理”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

【责任编辑:王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