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中国丨让中欧班列开得更“稳”

来源:中国日报
2020-11-18 17:4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导读

近年来中欧班列业务量迅速增长,但仍面临沿线基础设施、空车回程、海关协调、运行成本等问题,需统筹谋划、针对性解决,如:加强前瞻性研究、调整补贴方法、实施海外仓战略、整合内外贸集拼集运、继续推进沿线通关一体化等。

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标志性项目,中欧班列近年来开行班次和货运量增长迅速,特别是今年增长态势尤为强劲。自2011年首趟中欧班列开通以来,目前累计开行数量已超过3万列,其中今年截至11月初,开行班列数就超过1万列。

但立足当前和长远,班列发展还面临一些“堵点”,需统筹谋划、针对性解决。问题主要存在于四个方面:

 

一是由于开行班次数大幅增长,沿线一些国家或地区的铁路、口岸、场站等基础设施不完善或承载力不足,铁路机车短缺,形成堵塞,如波兰马拉舍维奇、白俄罗斯布列斯特、哈萨克斯坦多斯托克、德国杜伊斯堡等。

 

二是由于境外集货能力不足、国内消费者对沿线商品不了解,内需市场对沿线进口商品的需求潜力并未完全释放出来,空车回程问题仍然突出。

 

三是沿线国家海关监管协调有待推进。近年来班列沿线国家在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等方面取得一定合作进展,但仍存在海关监管流程不对接、检验检疫标准不统一、信息互换不及时、通关便利化措施不足、工作语言不统一等现实问题。

 

四是沿线部分国家实施较高的过境运,抬高了中欧班列运行成本。

 

随着“一带一路”从“大写意”转向“工笔画”,向高质量方向发展,中欧班列作为“一带一路”标志性项目,也要向高质量方向建设,要处理好上述突出困难和问题,立足全局前瞻性谋划解决之策。

 

1
加强前瞻性研究和整体性规划

 

尽管班列遇到了一些堵点,但作为一种新型国际贸易和跨境物流方式,多年来的快速发展已彰显出蓬勃活力。目前中国财政部门已明确,各地对班列的补贴要逐年退坡。未来一段时期,随着补贴退坡,班列可能面临市场格局的大调整和大洗牌。当前需针对一系列重要问题开展研究和规划,例如:如何使班列在海运、空运的双重挤压下形成稳定的市场空间;沿线地区哪些贸易货品适合通过班列运输;国内主要枢纽的市场辐射区域和集货范围在哪里;海外线路与节点怎样布局等

 

2
把握好补贴退坡的节奏和方式方法

 

补贴退坡是推动班列由政府培育转向市场竞争、由市场扭曲转向配置优化、由外生扶持转向内生动力的必由之路。但作为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和贸易业态,其发展初期还具有一定的脆弱性,必须把握好补贴退坡的节奏,注意循序渐进,引导运营企业形成市场预期。

 

补贴退坡也可采取更加灵活的方式方法,例如,针对去程货源相对充裕但回程货源短缺的问题,可采用去程补贴先退坡、回程缓退坡的方式。再如,针对欧洲方向货运规模相对较大但中亚方向较小的问题,可采用欧洲方向先退坡、中亚方向缓退坡的方式。但无论采取哪种退坡方式,都必须坚持全国一盘棋,各地采取共同的退坡方式和标准,形成公平竞争的良性市场。

 

3
实施海外仓战略

 

应积极推动在班列沿线兴建大量海外仓,利用海外仓来组织境外货源,解决回程货源不足问题。要使海外仓成为班列在境外的集结中心、分拨中心、配送中心。积极与沿线国家沟通协调,推动海外仓更多转变为保税仓,把国内保税贸易、保税加工等模式规则复制出去。

 

应开展班列沿线海外仓规划布局研究,并注意与中国海外物流体系、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国际产能合作、跨境电商市场拓展等统筹考虑,保障海外仓货源。可利用丝路基金、政策性贷款等作为引导资金,吸引国企、民企及沿线国家企业共同参股建设经营。

 

 

4
推广内外贸同班列和集拼集运模式

 

内外贸货物同班列运输是一种十分灵活的运输组织方式,国内已有一些城市正在开展尝试。货源充足、能够满载的班列始发城市,可开行“五定”班列(即定点、定线、定车次、定时、定价);不能满载的始发城市可采取内外贸货物同班列运输。内贸货物沿途卸载,外贸货物可在乌鲁木齐、郑州、西安等枢纽城市或主要口岸重新集拼,发往中亚或欧洲,从而使班列形成“东中部出口基地+中西部集结中心”的枢纽对枢纽运输格局。

 

5
继续推进沿线通关一体化和便利化

 

要加强沿线国家通关制度衔接,统一货物编码,加强检验检疫标准互认,简化查验手续,统一工作语言,推行互认更多“经认证经营者” (AEO) 企业,商签更多班列沿线海关合作协定,形成更加便利化的通关制度安排。

 

目前沿线大多数国家没有针对跨境电商这类小批件、多批次贸易品的海关监管制度,要推动中国1210进口(保税跨境贸易电子商务)、9610进口(跨境贸易电子商务)、9710出口(跨境电子商务企业对企业直接出口)、9810出口(跨境电子商务出口海外仓)等海关监管规则向沿线国家复制推广。要加强班列沿线海关信息互联互通,我国应统筹各地方、部门信息平台,建设全国一体的中欧班列信息平台,并推动中欧班列信息平台与各国海关监管平台对接,基于信息互通实现运输组织的优化。

责编 | 辛欣 编辑 | 张钊

【责任编辑:齐磊】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