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很短,短得来不及拥抱清晨,就已经手握黄昏!这经典诗句正是唐港铁路项目党员杨昆在岗防疫每一天的真实写照。
晨光初露,从她在项目微信群发送的两条消息开始,敲响了新的一天抗疫生活。“一是职工定位列表填报接龙,二是测量体温开始,请大家做好准备”。这信息准确的像闹钟一般。
忙忙碌碌中演绎党性觉悟,在平凡的岗位上绽放人格的魅力。杨昆是项目春节留守值班人员,她微笑着说:“我是党员我先上”。每日,她第一个填报疫情期间人员动态信息表,随后在微信群发接龙,监督全员按时填报。不间断收集疫情动态信息,收集编辑防疫办法,向大家宣传科普知识。
手机操作完毕后,她匆匆去值班室检查门卫夜间进入人员登记和消毒情况,不放过丝毫失误。之后,她和保洁阿姨一同对各楼层进行消毒,检查隔离室状态。
随后,楼道里就会响起匆匆的脚步声、敲门声、吆喝声。她拿着红外线体温枪对准被隔离人员的额头,迅速而熟练的测量、登记,娴熟的动作不亚于专业的护士。20个隔离人员眨眼的功夫就测量完毕,返岗人员微信群里就会发布出:“测量完毕,一切正常,请大家放心的工作”。
量体温每日两次,她从没有遗漏。她在量体温的同时,仔细询问被隔离人的生活情况,了解被隔离人员所想所需,开导被隔离人员思想,细心的照顾和开导使得被隔离人员有家的温馨,扫除隔离期间的枯躁。
测量完体温就是收、扔被隔离人员生活垃圾。“有垃圾的房间,请整理好放门口”。一个洪亮的女高音响彻在静悄悄的楼道。她把每个隔离室放到门口的垃圾收集起来集中消毒后,再经步梯从五楼送到一楼垃圾桶,上下步梯就得五六个往返。有人对他客气的说“谢谢”“辛苦了”,她便爽朗而俏皮的说一声“为同事服务是我的荣幸!”
做完这些规定动作,微信群里的消息开始热闹了起来了。
“美女,我要吃早饭,帮我拿盒桶装面来”。
“杨小嗨,我要支笔”。
“帮我买一提卫生纸和万能胶吧”!
......
群里的提示音此起彼伏,楼道里的脚步声一阵缓一阵急;楼道的里的敲门声总也那么悦耳;楼道里的说话声总那么暖人心——“您想吃什么”“您还需要什么帮助吗?”
时间都去哪儿了?隔离的时间是漫长而枯燥的,杨昆的时间是充实而快乐的。转眼间11:30分了,她匆匆跑进厨房帮厨师装盒饭——“这份米饭少点,刘部长饭量小”“这有辣椒的多装点,刘姐喜欢吃辣的”“这个梅菜肉多打点,马部长爱吃”......这段时间,她把每个人的口味摸得一清二楚,成了大家的膳食营养师。她不仅分装的到位,而且送的精准到位,她不仅没有满腹牢骚,而且乐在其中。所有的盒饭送完,她才安心地自己吃饭,边吃边在微信群里提示大家:“丸子粉条还有要的没,我给送去”“感谢大家给我锻炼减肥的机会!”
午饭后,当别人都午休的时候,她在驻地四处看看环境卫生,哪里需要打扫;哪里消毒做的不够好;哪里忘记通风,她都能做到心中有数,及时做好保洁和消毒工作。
下午2点,她开始了自己财务本职工作,每一项工作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她又开始循环测体温、收取垃圾、垃圾消毒、督办消毒、代购跑腿、分装盒饭、送盒饭......
夜幕悄悄遮没海港,当别人开始洗漱的时候,她在办公室完善疫情资料,盘点疫情物资,上报疫情数据......“您怎么还没有回去”,楼道里从东头处传来一个声音。“一会儿还有返岗人员报到,我还要给他们消毒、登记”,此时已经是22:05分了。
杨昆是第一个主动请缨加入防控疫情管理小组的,在没有返岗人员到位时,她四处筹备口罩、消毒液、体温枪等抗疫物资——“万能的朋友圈谁有体温枪现货”。
复工复产的开始,人员陆续返岗,她成了“隔离人员”的各种服务员。防疫防控的每一件小事,她都做的那么认真起劲——每天思索着怎样改善大家的心情,给隔离期间的生活带来快乐和收获,大家常常在群调侃给她“五星好评”。
有一晚上23:10分,她在朋友圈写下了“忙碌、充实,想娃、想爸妈,会瘦、会健康”!
她租住的小区房子就在项目部马路对面,五岁女儿墨墨和父母双亲有好多天没有见到这个既是母亲又是女儿的姑娘了。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这一刻,全民都在为打赢这场战“疫”与时间赛跑。除了奋战一线的医护工作者,还有千千万万个像杨昆一样的人,默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持续坚守职责,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自己。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芸芸众生虽然只是沧海-粟,但是,我们大家都如同杨昆的言行,众志成城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在岗位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抓牢一分一秒,把点点滴滴的小事做到极致,每一寸土地、每一个角落都让鲜艳的党旗迎风飘扬。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疫情终将被战败。我的国终究青山依旧,满城尽带黄金甲。
(王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