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一个90后四川姑娘火了,围绕她的讨论一再霸屏微博热门话题。三天前标签为“李子柒是不是文化输出”的话题,阅读7.9亿;昨日,“央视评李子柒为何火遍全球”话题发出一日,再霸热搜,现在阅读量已达10亿,并配有导语:没有一个字夸中国好,但她讲好了中国文化,讲好了中国故事。这个话题姑娘,已然成为一种值得研究的现象。
在过去三天没有更新内容情况下,李子柒的Youtube账号又吸粉10万,粉丝数达745万,直逼CNN粉丝790余万。CNN可是发了14万多条视频才攒下这个量,而李子柒只上传了104个短视频。
有质疑声音说把农村拍得那么美,太假;把生活过成这样,太装;把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就通过一个网红娱乐化的表达,不够庄重和严肃;背后有团队,拍摄全靠演。拜托!谁说农村只有脏乱差?谁说生活不需要仪式感?谁说只有板起脸来的宏大叙事才叫文化传播?谁说有团队就一定造作,而非真诚?看她劳作的利索和力气,就知道这勤快把式一定得有童子功。
这个把日子过成了诗的高能少女被世界发现并圈粉了。她的视频画面优美、制作精良,就像迪士尼童话+Discovery+舌尖节目,看完让人顿觉世间美好,特别治愈。再现了如诗如画、恬淡幽静的桃花源,一派田园牧歌,日日岁月静好。做胭脂从种花开始,做衣服从养蚕开始,酿果酒从摘果子开始,做酱油从种豆子开始,做蛋黄酱从养鸭宝宝开始,做粥从种水稻开始,刺绣从缫丝和自搭架子崩布开始,能劈柴砍竹做沙发,也可以纯手工再现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和活字印刷版。
如果说中国人喜欢李子柒是因为文化认同,一众国际友人的热捧料想是因为民心相同、情感共鸣和价值同频。地球村的居民们,虽有远近,但其实有着同样的辛劳和焦虑,同样的期盼和渴望,天然对勤劳、智慧有赞赏,对仁爱、尊老有感动,对中华文化有认同,对大自然馈赠有敬畏,希望看到美好、感受美好、传递美好。再次印证那句话,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光明日报》12月9日刊文评价李子柒现象说:文化的融合和文明的传播是一个奇妙的旅程,常常暗合“无心恰恰用,用心恰恰无”的规律。李子柒的作品不是宏大叙事,其记录的是一个普通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却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而这正是中华文化与世界文明对话的重要价值共识。
当然,这个于1990年生于四川绵阳的姑娘,绝非生来就是扮演文化传播使者的。她幼年丧父,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14岁进城打工。端过盘子,打过零工,为了追求高一点收入,做过DJ,直到近年奶奶年事已高,身体欠佳,才又重返乡下,过上返璞归真的生活。最初拍视频,就是为了生计,给自己淘宝小店宣传带货。谁料这个真心拥抱生活的姑娘,把副业做成了主业,让人看到一个独立拼搏的女性优雅而自由的生活在山水田地之间。
“你眼中的生活技能,或许只是别人的求生本能。”李子柒近日接受新浪会客室采访时如是说,一语道破自己成长的艰辛和生活的不易。童年有幸接受过资助,并有公益计划的她说“我的生命被别人照亮过,就像光一样,我相信那些孩子将来在有能力的时候,也会把这束光照到更多人的心里面。”
她说,“我能走到现在是这个社会给予我的…如果我还有能力,就想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想向全世界的人展示中国文化。”
“成功这两个字太重,我只是拍出了我的生活。改革开放41年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家家户户都是小洋楼…想要把日子过成什么样子,更多的取决于你自己本身想要过什么样的日子,以及你是否愿意为之努力。”
试想一下,倘若没有触手可及的网络、无所不能的电商、全球领先的移动支付系统和四通八达的交通基础设施,可能会有今天的超级网红IP李子柒么?会成就月入六位数的口红一哥李佳琦么?会有异军突起的网红经济和粉丝经济么?据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报告的数据,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31.3万亿元,2019年这个数字会更高。
再过20天,将迎来2020年,中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业已十年,中国文化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与经济影响力如影随形。
时代馈赠,让李子柒不仅成为自己视频里的主角,更是主宰自己生活和命运的大导演。别捧别踩,把她的世界还给她。希望人与人之间,多一点善意。每个热爱生活、努力奋斗的人,都值得被尊重,都可以讲出自己的中国故事,活出中国人的精彩和自信。
本文原载于中国日报旗下微信公众号“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