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来自汶川泥石流灾区的“平安信”

21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航空医疗救援分队队员唐时元和佟乐,随直升机进入上述水电站转运重伤员时,将滞留群众手写的这封4页纸的“平安信”带回成都,向滞留群众家属报平安。“当时经过现场评估,有2位重伤员病情比较严重,需要立即通过直升机转移到成都,剩下的滞留群众等待后续的疏散救援。

一封来自汶川泥石流灾区的“平安信”

来源:新华网 2019-08-23 13:5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新华社成都8月22日电(记者董小红)略显潦草的手写姓名和电话号码,夹杂着“父母平安”“爱人平安”这样简单的话,4页纸上写满了一个个报平安的信息——这样一封被航空救援人员带回来的“平安信”,承载了被困“孤岛”滞留群众的希望。

20日,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境内因受强降雨影响,多个乡镇不同程度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耿达镇磨子沟附近一水电站也因泥石流成了“孤岛”,通讯中断,多名群众滞留,现场还有重伤员。20日晚,该水电站被困人员用内部电台向外发出求救信息。20日22时,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应急办接到救援信息,立刻派出航空救援分队出发前往灾区,抵达现场后评估伤员情况,开展现场救治。

21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航空医疗救援分队队员唐时元和佟乐,随直升机进入上述水电站转运重伤员时,将滞留群众手写的这封4页纸的“平安信”带回成都,向滞留群众家属报平安。

“当时经过现场评估,有2位重伤员病情比较严重,需要立即通过直升机转移到成都,剩下的滞留群众等待后续的疏散救援。”唐时元说,当时情况很紧急,通讯中断,在上飞机之前,滞留群众手写了这些信息,托我们转告他们的家人放心。

“把‘平安信’带上飞机时,我感觉手上拿着的不是几张纸,而是沉甸甸的希望。”唐时元说。

“这几天我一直等着,害怕错过任何信息,一接到他们报平安的电话,我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接到医院工作人员按照“平安信”上信息打去报平安的电话,成都市民王欣(化名)激动地哽咽了,年过六旬的父母和朋友前几天去卧龙避暑,却赶上了泥石流,父母电话一直打不通,得知他们平安无事,总算松了一口气。

医院工作人员一个个电话拨打出去,简单的“平安”二字重如千钧,隔着电话,都能感受到电话那头的家属们激动的心情。

“谢谢你们,接到电话我终于放心了。”家属们都如释重负。而后,救援人员又连夜赶赴灾区了。

(董小红)

【责任编辑:张天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