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际电影节彰显“家·国”情怀

又是一年北京国际电影节,无数影人、佳片齐聚北京,影迷们也再次赴光影之约。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值此大庆之年,本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的“家·国”主题,让人在对电影充满热爱的同时,更添一番家国情怀。“家·国”的故事,被电影记录着;中国电影的发展,也同样从侧面折射出家与国的点滴变化。大幕徐徐拉开了,新时代的光影大戏正在走进这个春天。

北京国际电影节彰显“家·国”情怀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9-04-15 15:27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19-04-15 15:2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又是一年北京国际电影节,无数影人、佳片齐聚北京,影迷们也再次赴光影之约。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值此大庆之年,本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的“家·国”主题,让人在对电影充满热爱的同时,更添一番家国情怀。“家·国”的故事,被电影记录着;中国电影的发展,也同样从侧面折射出家与国的点滴变化。大幕徐徐拉开了,新时代的光影大戏正在走进这个春天。

光影时空  展现“家·国”气象

今年是北京国际电影节走过的第九个年头。这九年,相对于新中国70年的历史并不漫长,但于电影而言,却有着数量越来越多、质量越来越高的重要意义。与九年间中国电影的巨大变化相伴相随,北京国际电影节也迈过了高端起步、跨越提升、国际接轨、全面升级的不同发展阶段。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重要节点上,本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围绕家国情怀策划活动,传递核心价值观,回望中国电影的每一次开创、进取,也呈现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沧海桑田的社会变迁、日新月异的万千气象。

北京国际电影节秉承“共享资源,共赢未来”的宗旨,彰显大国的胸襟气度,倡导“天人合一,美美与共”的核心理念,继承华夏千年来的优秀传统文化。它致力于成为展现中国历史文化和时代精神的一扇窗口,弘扬中华文明,凝聚中国力量。

在面向全社会的“北京展映”中,可以看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诸多经典电影,如《庐山恋》《小花》《少林寺》《孔雀》《筑梦2008》《建国大业》《十八洞村》等等。它们记录着新中国的成长历程,让人惊叹时光的流转。它们侧写出不同岁月的影片摄制历史,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它们当中,不乏中国电影创下的纪录:《庐山恋》自1980年7月12日,在江西省庐山恋电影院首映,至今仍在那里播放,是全世界在单一影院上映最久的电影;《少林寺》1982年上映,在那个观影氛围尚不如现在浓厚的年代,就已创下了观影人次五亿的传说。在展映单元中,还可以看到《建国大业》《孔雀》这样的影片,它们是当代中国电影人,对中国历史的回望与感悟。历史的和当下的叙事,共同组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新中国历史画卷。

今年的“天坛奖”评选,在将专业性立于首位的同时,也体现出人类爱家爱国的共通情感。自2013年设立之初,“天坛奖”便关注最新创作、最高水准、最能体现当下创作趋势的影片。本届“天坛奖”共收到来自85个国家和地区的775部参赛影片,较之上届71个国家和地区、659部参赛影片,地域范围更广,数量更多,类型更丰富,风格更多元,质量更上乘。每年入围的境内电影,吸纳了中国当下的高水准作品,呈现出电影人的家国情怀。在本届入围的15部影片中,有三部境内影片,分别是《音乐家》《流浪地球》《第十一回》。它们在创作质量、生产工业上,展现出中国电影的最新面貌。本届“天坛奖”评委会,集纳中国和全世界优秀的电影人,体现了北京国际电影节“大师、大众、大市场”的风格特色。这一切,都既反映出中国电影、中国社会的新气象,也体现出中国电影屹立世界之林的文化自信。

助力产业  与“家·国”发展同行

2018年,全国电影年度总票房首次突破600亿元,达到609.7亿元,其中国产电影总票房达到378.97亿元,市场占比为62.15%,比2017年提高8.31个百分点。2019年,中国电影市场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仅用40余天时间,当年累计票房即超过100亿元。

中国电影市场的繁荣,与整个社会的欣欣向荣相辅相成。作为国家的重要文化产业,电影为国家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其发展也受益于整个社会的发展。经济更发达,文化心态更开放,电影行业也随之得到发展。在本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中,原来的“电影市场”活动更名为“北京市场”活动,以凸显北京对于中国电影市场的推动力和影响力。“北京市场”针对中外重点企业、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制片人、发行商、投资机构,开展招商展会、版权交易、项目创投、行业对话、特约活动、签约仪式等活动,着力构建电影要素、项目创投、版权交易三大交易平台。这些举措的成果,不仅体现在眼前每一笔交易中,更实现于电影行业不同资源的互通有无中,为整个行业日后的持续稳定发展,搭建了重要桥梁。

在这个行业发展的高速期,更应该思考如何实现行业健康、有序、可持续的发展,与“家·国”发展同行,从粗放走向集约,提高效率,激发活力。本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在往届四个论坛的基础上,对规模、内容、场次等方面进行全面升级,开设六大论坛,从不同的角度,助力产业发展。新中国成立70周年电影主题论坛,回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电影的发展,以过去的经验,推动未来的进步。艺术电影论坛,探讨中国艺术电影的创作、推广,如何帮助艺术电影人更好地实现创作,如何将他们的作品推广给更多大众。电影科技国际论坛则为电影技术从业者提供交流的平台。国际电影市场论坛,汇聚院线经理、电影推广人员,共同探讨电影市场发展问题。互联网电影主题论坛,关注在网络时代下,电影行业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借互联网东风更上一层楼。中印电影合作对话论坛将架起中印两国电影行业对话交流的新平台。

除此之外,北京国际电影节还致力于大力扶持青年创作者。“注目未来”单元着眼于青年电影人,展映影片、奖项评选,都更为关注电影新生力量。“北京市场”更是历来关注青年人,许多初出茅庐的创作者,都是从这里的创投项目走出。本届电影节还邀请了一些往届创投项目中的优秀青年导演,共同交流,分享创作路上的崎岖与风景。各个主题活动中,都有小版块单元体现北京国际电影节对新生力量的重视,如魅力中国“青年电影人培养计划”、青年网络电影 MV 展播等等。青年是未来,是中国电影的新生力量所在。把眼光放得长远,才能更深层次、更可持续地助力产业发展,才能与整个时代和未来发展同行,为“家·国”更美好、更强大添砖加瓦。

迈向世界 “家·国”连接你我

北京国际电影节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积极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号召,开展一系列推动国际文化交流的活动,加深中国与世界的文明互鉴。除了中印电影合作对话论坛,北京国际电影节的多项活动,也邀请了各国优秀电影人,共同分享电影创作、发行等不同产业流程中的经验。如“为何与何为”艺术电影论坛,就邀请了法国导演泽维尔·勒格朗、奥斯卡(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副主席希德·甘尼斯等人,以演讲、沙龙等形式展开对话交流。

国昌盛,家兴旺。正是“家·国”连接起你我,让你我同呼吸、共命运。本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在宏观上推动电影产业发展的同时,也重视文化惠民,于细微处体现“家·国”情怀。

今年的“北京展映”更亲近、更体贴,在售票方式、地点分布、时间安排上充分考虑到了影迷的需求与便利。“北京展映”抢票环节历来是影迷关注的焦点。影迷们总是在片单放出的第一时间转发、做好抢票攻略、日程安排,掐着秒表等待放票。本届“北京展映”在官方售票平台淘票票上放票后,一分钟票房即达200万,两分钟达300万。其中,销售最快的是4K修复版的《太空漫游2001》,五秒钟就销售一空。这也创下北京国际电影节最快售罄纪录。这种一票难求的盛况,也是“北京展映”历来的一道景观,常引发影迷们“再次放票”的呼吁。本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为响应观众呼声,特别设计了开票新玩法,以“二次开票”实现错峰购票。

近500部作品,16个单元,30家商业影院、艺术影院和高校影院,为期15天的集中展映……这些数字体现着北京国际电影节为实实在在文化惠民而做出的努力。

除此之外,重点活动电影嘉年华,同样是一场盛大的惠民电影狂欢。本届电影嘉年华以“国兴家和,光影怀柔”为主题,设置百年光影长河、电影科技体验、民间影视情景、影视角色巡游、光影艺术殿堂、电影主题美食六大板块,共27个活动项目。影迷们在电影嘉年华上,既能观看电影,又能亲身体验VR、3D打印电影道具、电影科技互动体验装置等等,还能尝到电影里的美食,听到电影里一首首经典歌曲串烧。

本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紧紧围绕“家·国”主题,加强文化惠民,为人们提供更多鉴赏电影、亲近电影的机会;推动产业发展,以论坛、沙龙等各种形式,为电影人们提供交流平台,解决在电影制作宣发等各个环节中产生的难点痛点;展示中国风貌,以展映、产业交流等各种形式,呈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光影的变迁,电影产业的发展;加强国际交流,为国内外电影人搭建沟通桥梁。心中有“家·国”,北京国际电影节将不断增强权威性、品牌性、国际性、交融性、共享性,在北京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影视之都建设中,在中国从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迈进的新时代进程中,努力发挥出更大作用。

 

 

【责任编辑:徐子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