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28 18:07

两岸设计师展开“故宫里的船政”主题文创产品设计

用造船巅峰时期六种战船造型做棋子跳棋,让人像在海浪之上亲自指挥战船排兵布阵……  图为福建省侨联主席陈式海(右)为福建工程学院大三学生刘沁颁奖。28日,由福建省侨联、福建工程学院共同主办的船政文创论坛在马尾区船政格致园举行。

详情链接>>

2020-09-16 16:29

庆祝紫禁城建成600年 127件珍贵文物亮相承德博物馆

为庆祝紫禁城建成600年,“须弥福寿——当扎什伦布寺遇上避暑山庄”展于9月16日在承德博物馆正式开幕。

详情链接>>

2020-09-11 09:08

乾隆用的纱窗长啥样?450余件文物讲述600年紫禁城

“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10日在故宫博物院午门开幕,展出文物及史料照片共计450余件。

详情链接>>

2020-09-10 00:06

故宫,六百年!

我叫紫禁城,今年600岁了。从皇家禁宫到百姓博物院,我很古老,见证了明、清两代500多年的王朝更迭。但我又很现代,在年轻人眼中,我是“网红”。

详情链接>>

2020-09-09 08:13

单霁翔揭秘故宫如何“吸粉”年轻人

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做客第十八届北京国际图书节名家大讲堂。。在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里,他分享了世界遗产的许多故事,也谈到故宫防火、防盗的种种经验。

详情链接>>

2020-09-01 02:20

故宫举办苏轼主题书画特展

备受瞩目的“千古风流人物——故宫博物院藏苏轼主题书画特展”,将于2020年9月1日至10月30日,在故宫博物院文华殿展出。故宫博物院收藏有苏轼的传世书法佳作,还藏有部分重要的苏轼师友作品,以及大量受到苏轼影响和能够反映其艺术思想的相关艺术珍品。藏品的时代跨度从北宋至近现代,类别涵盖书画、碑帖、器物、古籍善本等。

详情链接>>

2020-08-30 05:48

三任故宫博物院院长讲述他们与故宫的故事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本报独家专访了三任故宫博物院院长,请他们讲述自己与这座世界最大宫殿建筑群的故事。2012年,我来到故宫博物院工作,经过持续5个月的详细调研,我们再次喊出了一个口号:“把一个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

详情链接>>

2020-08-30 00:14

李文儒谈“故宫”:穿越六百年风云,今天如何看古老紫禁城?

站在今天的坐标上回望历史,我们该如何认识紫禁城,如何看待过去?宫博物院原副院长李文儒带着这样的问题和自己独特的角度,解锁故宫古今“密码”。

详情链接>>

2020-08-19 08:41

故宫雨中游

8月18日,游客在雨中的故宫博物院参观游览。 当日,北京迎来降雨天气,游客们热情不减,游览“湿”意紫禁城。

详情链接>>

2020-08-16 06:02

紫禁城里怎么避暑

作为皇宫,紫禁城的建筑高大巍峨、富丽堂皇,而在外表庄严辉煌的同时,这些殿宇还满足了帝王们在夏季纳凉的需求。这种凉棚,不仅可以遮阳防雨,而且空间非常开阔,通风散热极为方便,有利于帝王后妃在建筑外面避暑纳凉。

详情链接>>

2020-08-11 08:17

慈禧龙袍修复后首次亮相

“后宫遗珍:清东陵慈禧及容妃服饰修复成果展”在中国丝绸博物馆开幕。展览陈列了修复完成的16件女服精品及相关丝织品,按文物来源分为“慈禧定东陵地宫出土”“容妃园寝地宫出土”“故宫博物院调拨”三个单元。这些历经沧桑的服饰,虽失去了原有的绚烂色彩,但经修复后仍魅力不减。

详情链接>>

2020-07-23 09:55

关闭177天后故宫博物院开放室内展厅

故宫博物院20日发布公告,7月21日起将按照预约、限流、错峰原则,有序开放包括珍宝馆、钟表馆等室内展厅。

详情链接>>

2020-07-21 17:35

三本新书带你了解600年紫禁城文化密码

今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周年,也是故宫博物院建院95周年。《紫禁城古建筑营建思想研究》一书题目虽为“研究”,但实际上是从公众的视野角度来解读紫禁城古建筑的营建文化、艺术与科学。

详情链接>>

2020-07-11 13:39

紫禁城600年特种邮票发行5个标志性建筑首次被选用

中国邮政定于2020年7月11日发行《故宫博物院(二)》特种邮票一套4枚,小型张1枚。全套邮票面值为11.40元。其中邮票计划发行量880万套,版式二计划发行量110万版,小型张计划发行量650万枚。

详情链接>>

2020-06-10 19:55

揭秘古代故宫如何垃圾分类?雍正为何搬到养心殿?

故宫博物院,是一所特殊的博物馆。的确,据记载,康熙年间首开武英殿书局,康熙十九年将左右廊房设为修书处,掌管刊印装潢书籍之事。

详情链接>>

2020-05-21 20:12

故宫位列海外综合影响力前十博物馆榜首

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日前发布的一份《2019年度全国博物馆(展览)海外影响力评估报告》(简称“报告”)显示,海外综合影响力前十名的博物馆中,故宫博物院位居榜首,中国国家博物馆名列第二,上海博物馆名列第三。

详情链接>>

2020-04-29 17:00

《清宫藏密瑜伽图典》揭乾隆御用秘籍

自诩为“十全老人”的乾隆帝在位60年,活到了89岁,是中国古代帝王中最长寿的。有着“十全武功”的他何以精力充沛?他又有什么长寿秘诀?故宫出版社日前推出的新书《乾隆的秘籍:清宫藏密瑜伽图典》,或许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揭开乾隆瑜伽健身方面不为人知的“秘籍”。

详情链接>>

2020-04-22 08:17

疫情带来的冲击与生机——博物馆关上了门又打开了窗

疫情期间,国内文博单位大都采取了闭馆措施。疫情凸显了线上平台的重要性。国家文物局发布了6期展览内容,包含了超过300个网上展览。

详情链接>>

2020-04-14 08:11

“博物馆+”热起来,点亮民众文化生活

全景制作、虚拟现实等技术搭建了重塑时空的艺术,为无法到达现场的民众提供了观展的便利。鼠首、牛首、虎首……通过“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虚拟展览,可看到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中目前回归的七尊。

详情链接>>

2020-04-13 16:34

故宫直播讲了哪些知识点?

近日,600岁的故宫博物院在网络平台做了首场直播。跟随主播的脚步走在春光中的故宫中,我们除了欣赏到了紫禁城的春意之美、建筑之美之外,也在主播的讲解下,了解到了许多有关故宫的小知识。

详情链接>>

2020-03-13 18:35

紫禁城设计者究竟为何人

位于北京市中心的紫禁城拥有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结构古代宫殿建筑群,含有古建筑9000余间。由此可知,北京紫禁城的建筑布局及样式是以南京明故宫为蓝本设计规划的,而明故宫的规划者则是刘基,他是明洪武帝朱元璋的谋臣。

详情链接>>

2020-02-21 02:54

紫禁城中轴线的“五维”解构

从立面规划来看,在东西两侧附属建筑的簇拥下,紫禁城中轴线的建筑犹如一条蜿蜒游动的巨龙,高低起伏,收放自如。龙在古代是帝王的象征,紫禁城中轴线建筑群立面如游龙一般的建筑规划特征,体现了紫禁城中轴线建筑的核心地位和造型艺术。

详情链接>>

2020-02-10 16:23

故宫博物院的书画收藏是怎么来的

可以说,正是通过各种手段并举,乾隆朝宫中书画收藏达到了清朝历史上的最高峰。今天,两岸故宫博物院的收藏品同出一源,我们的家底都是清宫旧藏和遗存。今天,我们两岸故宫博物院的收藏品都是同出一源,我们的家底都是清宫旧藏和遗存。

详情链接>>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30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两岸设计师展开“故宫里的船政”主题文创产品设计

用造船巅峰时期六种战船造型做棋子跳棋,让人像在海浪之上亲自指挥战船排兵布阵……  图为福建省侨联主席陈式海(右)为福建工程学院大三学生刘沁颁奖。28日,由福建省侨联、福建工程学院共同主办的船政文创论坛在马尾区船政格致园举行。 查看详情

庆祝紫禁城建成600年 127件珍贵文物亮相承德博物馆

为庆祝紫禁城建成600年,“须弥福寿——当扎什伦布寺遇上避暑山庄”展于9月16日在承德博物馆正式开幕。 查看详情

一个展看遍紫禁城六百年

9月10日,“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在故宫博物院午门开幕。展览通过450余件文物及史料照片,讲述紫禁城的规划、布局、建筑、宫廷生活以及营缮与保护情况,让观众穿越历史长河,领略紫禁城600年积淀的文化魅力。 查看详情

乾隆用的纱窗长啥样?450余件文物讲述600年紫禁城

“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10日在故宫博物院午门开幕,展出文物及史料照片共计450余件。 查看详情

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大展亮相 浓缩一座城的前世今生

展览分为“宫城一体”“有容乃大”和“生生不息”三大主题,以“1406年·永乐营北京”“1420年·紫禁城建成”“1655年·改建坤宁宫”“1933年·战时护古物”等18个历史节点,介绍紫禁城的规划、布局、建筑、宫廷生活,以及建筑营缮与保护的概况,方便观众理解贯穿于紫禁城“时”“空”的历史文化,感受宫殿建筑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的最高境界,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查看详情

450余件文物资料讲述紫禁城六百年兴荣

从明代1420年营建至今,紫禁城建筑继承唐宋规制,与城市功能、山水形势有机结合,是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和宫殿营造思想的集中体现。 查看详情

故宫,六百年!

我叫紫禁城,今年600岁了。从皇家禁宫到百姓博物院,我很古老,见证了明、清两代500多年的王朝更迭。但我又很现代,在年轻人眼中,我是“网红”。 查看详情

单霁翔揭秘故宫如何“吸粉”年轻人

中国文物学会会长单霁翔做客第十八届北京国际图书节名家大讲堂。。在一个半小时的时间里,他分享了世界遗产的许多故事,也谈到故宫防火、防盗的种种经验。 查看详情

故宫举办苏轼主题书画特展 与苏轼来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

如果要从中国历代文人名士中选出一位最受欢迎的人物,苏轼一定会是高票选手。9月1日,“千古风流人物——故宫博物院藏苏轼主题书画特展”在故宫文华殿开展。作为紫禁城建成600年暨故宫博物院成立95周年的重要展览之一,此次苏轼主题书画展筹备时间长达一年多。 查看详情

故宫举办苏轼主题书画特展

备受瞩目的“千古风流人物——故宫博物院藏苏轼主题书画特展”,将于2020年9月1日至10月30日,在故宫博物院文华殿展出。故宫博物院收藏有苏轼的传世书法佳作,还藏有部分重要的苏轼师友作品,以及大量受到苏轼影响和能够反映其艺术思想的相关艺术珍品。藏品的时代跨度从北宋至近现代,类别涵盖书画、碑帖、器物、古籍善本等。 查看详情

三任故宫博物院院长讲述他们与故宫的故事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本报独家专访了三任故宫博物院院长,请他们讲述自己与这座世界最大宫殿建筑群的故事。2012年,我来到故宫博物院工作,经过持续5个月的详细调研,我们再次喊出了一个口号:“把一个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 查看详情

李文儒谈“故宫”:穿越六百年风云,今天如何看古老紫禁城?

站在今天的坐标上回望历史,我们该如何认识紫禁城,如何看待过去?宫博物院原副院长李文儒带着这样的问题和自己独特的角度,解锁故宫古今“密码”。 查看详情

故宫雨中游

8月18日,游客在雨中的故宫博物院参观游览。 当日,北京迎来降雨天气,游客们热情不减,游览“湿”意紫禁城。 查看详情

紫禁城里怎么避暑

作为皇宫,紫禁城的建筑高大巍峨、富丽堂皇,而在外表庄严辉煌的同时,这些殿宇还满足了帝王们在夏季纳凉的需求。这种凉棚,不仅可以遮阳防雨,而且空间非常开阔,通风散热极为方便,有利于帝王后妃在建筑外面避暑纳凉。 查看详情

慈禧龙袍修复后首次亮相

“后宫遗珍:清东陵慈禧及容妃服饰修复成果展”在中国丝绸博物馆开幕。展览陈列了修复完成的16件女服精品及相关丝织品,按文物来源分为“慈禧定东陵地宫出土”“容妃园寝地宫出土”“故宫博物院调拨”三个单元。这些历经沧桑的服饰,虽失去了原有的绚烂色彩,但经修复后仍魅力不减。 查看详情

“数字故宫”小程序7日正式上线

7日,由故宫博物院、新华社全媒编辑中心与腾讯集团携手打造的“数字故宫”小程序正式上线,“数字故宫”的面世标志着故宫博物院在新文创、新技术领域迈出重要步伐。 查看详情

故宫今日起上调每日预约人数至1.2万人

据故宫博物院官网消息,根据当前北京市疫情防控形势,为满足更多观众的文化需求,故宫博物院按照预约、限流、错峰原则,自7月28日起,上调每日预约观众数量至12000人(上午7000人,下午5000人)。 查看详情

关闭177天后故宫博物院开放室内展厅

故宫博物院20日发布公告,7月21日起将按照预约、限流、错峰原则,有序开放包括珍宝馆、钟表馆等室内展厅。 查看详情

三本新书带你了解600年紫禁城文化密码

今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周年,也是故宫博物院建院95周年。《紫禁城古建筑营建思想研究》一书题目虽为“研究”,但实际上是从公众的视野角度来解读紫禁城古建筑的营建文化、艺术与科学。 查看详情

《故宫博物院(二)》特种邮票发行

这是《故宫博物院(二)》特种邮票票样。这是《故宫博物院(二)》特种邮票票样。这是《故宫博物院(二)》特种邮票票样。这是《故宫博物院(二)》特种邮票票样。这是《故宫博物院(二)》特种邮票票样。 查看详情

紫禁城600年特种邮票发行5个标志性建筑首次被选用

中国邮政定于2020年7月11日发行《故宫博物院(二)》特种邮票一套4枚,小型张1枚。全套邮票面值为11.40元。其中邮票计划发行量880万套,版式二计划发行量110万版,小型张计划发行量650万枚。 查看详情

暴雨时节,紫禁城排水靠的是这个“水龙头”

在望柱底部,古代工匠会安装蚣蝮,使其仅露出头部,尾部作为进水口,嘴部作为出水口,且在整个台基的高程最低。综上所述,紫禁城台基端部的排水神兽——蚣蝮,集科学性、艺术性、文化性于一体,对于我们解读紫禁城建筑文化、建筑历史及古代建筑科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查看详情

揭秘古代故宫如何垃圾分类?雍正为何搬到养心殿?

故宫博物院,是一所特殊的博物馆。的确,据记载,康熙年间首开武英殿书局,康熙十九年将左右廊房设为修书处,掌管刊印装潢书籍之事。 查看详情

六百年里找答案:故宫是什么

《故宫六百年》,书名这5个字在祝勇心里盘桓多年,直到2016年开始集中写作,花了3年多时间,才在2020年“准时”完成。庄严192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进清室善后委员会做清点文物的工作,后在故宫博物院工作,曾戏称“宣统出宫我入宫”。 查看详情

故宫位列海外综合影响力前十博物馆榜首

中国文物交流中心日前发布的一份《2019年度全国博物馆(展览)海外影响力评估报告》(简称“报告”)显示,海外综合影响力前十名的博物馆中,故宫博物院位居榜首,中国国家博物馆名列第二,上海博物馆名列第三。 查看详情

故宫国博首博今天重新开放观众镜头云端分享开馆瞬间

观众用手机和镜头记录下重新开放的故宫。轮椅、童车回收后,工作人员会做到一用一消毒,并在每日闭馆前,对各项服务设施设备进行检查与消毒。记者在参观时发现,故宫冰窖、乾清门广场、御花园及神武门区域开放了部分文创售卖点。 查看详情

《清宫藏密瑜伽图典》揭乾隆御用秘籍

自诩为“十全老人”的乾隆帝在位60年,活到了89岁,是中国古代帝王中最长寿的。有着“十全武功”的他何以精力充沛?他又有什么长寿秘诀?故宫出版社日前推出的新书《乾隆的秘籍:清宫藏密瑜伽图典》,或许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揭开乾隆瑜伽健身方面不为人知的“秘籍”。 查看详情

疫情带来的冲击与生机——博物馆关上了门又打开了窗

疫情期间,国内文博单位大都采取了闭馆措施。疫情凸显了线上平台的重要性。国家文物局发布了6期展览内容,包含了超过300个网上展览。 查看详情

“博物馆+”热起来,点亮民众文化生活

全景制作、虚拟现实等技术搭建了重塑时空的艺术,为无法到达现场的民众提供了观展的便利。鼠首、牛首、虎首……通过“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虚拟展览,可看到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中目前回归的七尊。 查看详情

故宫直播讲了哪些知识点?

近日,600岁的故宫博物院在网络平台做了首场直播。跟随主播的脚步走在春光中的故宫中,我们除了欣赏到了紫禁城的春意之美、建筑之美之外,也在主播的讲解下,了解到了许多有关故宫的小知识。 查看详情

故宫角楼的智慧

位于北京市中心的世界文化遗产故宫,拥有世界上规模现存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木质宫殿建筑群。故宫角楼汇集了我国优秀的传统建筑技艺和深远的建筑文化,集科学性、艺术性、功能性于一体,其营建体现了我国古代工匠的智慧。 查看详情

紫禁城设计者究竟为何人

位于北京市中心的紫禁城拥有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结构古代宫殿建筑群,含有古建筑9000余间。由此可知,北京紫禁城的建筑布局及样式是以南京明故宫为蓝本设计规划的,而明故宫的规划者则是刘基,他是明洪武帝朱元璋的谋臣。 查看详情

紫禁城中轴线的“五维”解构

从立面规划来看,在东西两侧附属建筑的簇拥下,紫禁城中轴线的建筑犹如一条蜿蜒游动的巨龙,高低起伏,收放自如。龙在古代是帝王的象征,紫禁城中轴线建筑群立面如游龙一般的建筑规划特征,体现了紫禁城中轴线建筑的核心地位和造型艺术。 查看详情

文物里的大明风华

贺亚楠摄  公元1420年(明永乐十八年),北京宫殿建成,明成祖朱棣发布诏令:以明年正月初一日始,北京为京师,不称行在……继元大都之后,北京再次成为大一统王朝的首都。陆子刚采用绘画透视技法及各种雕琢工艺,并将诗文印款琢于玉器之上,把中国书画艺术与玉器工艺完美结合。 查看详情

故宫博物院的书画收藏是怎么来的

可以说,正是通过各种手段并举,乾隆朝宫中书画收藏达到了清朝历史上的最高峰。今天,两岸故宫博物院的收藏品同出一源,我们的家底都是清宫旧藏和遗存。今天,我们两岸故宫博物院的收藏品都是同出一源,我们的家底都是清宫旧藏和遗存。 查看详情

故宫600岁 生日这样过

2020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又是故宫博物院成立95周年,这是全社会的一件文化盛事。学术研究 2020年,故宫博物院将出版包括《徐邦达集》《刘九庵书画鉴定研究笔记》《陈万里日记》《耿宝昌集》等在内的一系列老专家文集。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