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儒谈“故宫”:穿越六百年风云,今天如何看古老紫禁城?

站在今天的坐标上回望历史,我们该如何认识紫禁城,如何看待过去?宫博物院原副院长李文儒带着这样的问题和自己独特的角度,解锁故宫古今“密码”。

李文儒谈“故宫”:穿越六百年风云,今天如何看古老紫禁城?

来源:华声在线 2020-08-30 00:1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穿越六百年风云,今天如何看古老紫禁城?

——故宫原副院长李文儒解锁故宫古今“密码”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李婷婷

从明清两代的皇室宫殿,到今天全人类的世界文化遗产,古老的紫禁城,已跨越600年风雨。

从昔日的皇家禁地,到人人都可以走进去的公共文化空间,每个人带着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踏入这个巨大的历史现场。

今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故宫博物院成立95周年。站在今天的坐标上回望历史,我们该如何认识紫禁城,如何看待过去?29日下午,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李文儒带着这样的问题和自己独特的角度,做客长沙梅溪书院,解锁故宫古今“密码”。

从皇宫到人民的“博物馆”,今天如何看故宫?

从2003年担任故宫博物院副院长,到退休后返聘,李文儒在这座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护最完整的古代皇宫建筑群,进进出出已17年。

17年里,他也见到无以计数的游客进进出出。今日的故宫,已成为全世界参观人数最多的旅游胜地,仅2019年的数据,参观人数就超过1900万。“他们参观故宫后,是带着什么想法离开的?”这是李文儒最关心的问题,“紫禁城是很沉重的,我们要用现代的理性,去认识这个皇权和帝制的鲜活标本,对于传统文化要有正确的解读和正确价值观的引领。”

“几年前,一个经商的朋友说想来看看我,看看故宫。结果走在中央主道上,他突然‘扑通’一声给跪下了,竟然是因为皇宫内的气场给他的压迫感太过强烈。”这个场景,引起他的思考:他为什么下跪?因为看到了至高无上的皇权。

“就像当下电视荧屏上以明清历史为题材的‘宫斗剧’热度不减,不管是口头语言上的主子奴才,还是行为语言上的跪拜,都贻害无穷。”在担任副院长期间,李文儒常会听到有的导游给游客讲解奇闻轶事、野史传说,甚至许多人将目光聚焦到皇权帝制文化上,“这是对传统文化的错误解读。传播这些文化,就歪了。现在的故宫博物院有它的职责和现代文化使命:引导人们理性认识帝制文化,这样的文化在建筑形态上是怎么表现出来的。”

李文儒认为,这是故宫博物院对于今天的我们最大的价值,“而绝不是让我们进去崇拜皇权。我希望人们在了解传统文化时,也要有反思、有鉴戒、有以史为镜的态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从统治整个国家的皇权象征,变成人民的“博物馆”,变成现代公共文化空间,这是人类历史的巨大变迁。“故宫博物院是以紫禁城为标本,建设新的文明和文化。”

故宫成为超级IP,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

“你在故宫看过雪、听过雨吗?故宫的一年四季,朝晖夕映,都美不胜收,无论你何时来,都会有新的收获。”直到今天,李文儒还一直在思考,故宫并不是为了好看而造的,为何会有如此久远甚至永恒的审美价值?

故宫的一砖一瓦,皆是历史。守护故宫17年的李文儒,选择了游客最常游览的中轴线和东西宫,写下《紫禁城六百年:帝王之轴》、《紫禁城六百年:东宫西宫》两本书,用深入浅出的文字,带读者用现代眼光重新审视故宫。比如,紫禁城的重要建筑都在中轴线上,没有中轴线,紫禁城就失去了灵魂。

“应该将看向故宫的目光更多放在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审美价值上。”他说,紫禁城留给人们的是无与伦比的东方建筑之美,它的选址、布局、造型、着色,高低错落、疏密协调、宽窄相间,在光影变幻中为人们呈现着不可言说的大美。“这份美属于今天和今后见到和想到它的每个人。其中每一个角落,都蕴藏着真正的工匠精神。”

在故宫博物院工作期间,李文儒曾分管过文创工作,“把故宫文化带回家”的口号便是由他提出。“不管是故宫‘热’、还是故宫文创‘火’,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整个国家、社会对文化遗产、对我们历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李文儒认为,故宫文创从一开始向世界各地博物馆学习,到今天成为超级IP,成果来之不易,“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文创产品的研发,吸引更多文化、艺术领域的参与者、设计者,不断从这丰厚的资源中吸收创作灵感,不断推动大家参与到新文化建设中来,这才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传统的未来”。传统在今天和未来,到底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我们的路子只有一条:反思、选择、转化、创新,这应是我们对待传统的态度,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态度。”李文儒说,这就是古老故宫在今天的正确打开方式。

他说,走进故宫,就是走进一个巨大的展品。“你走进去,你也成为其中的一个展品。”

(李婷婷)

【责任编辑:徐子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