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读书声——抗战时期的学校与教育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为人师表 声名远播
西南联大有“民主墙”。
赵宝熙说:“那天我正在民主墙那儿,因为我们刚出来一期壁报。忽然看见冯先生走进校园来了。那天天气很好,也许他是来学校转转,也许是有人告诉他,他来看壁报了。”因为冯友兰将《贞元六书》题词献给蒋介石,有学生就画了一幅漫画,题名叫“登龙有术”,意思说,用献书达到做官的手段。后来,冯先生跟别人说,“画得还挺像。”
联大有一个公示栏。师生们有什么想法,可以张贴,每天都会有校工来收走,由梅贻琦校长次日作出答复。
赵宝熙说起一桩趣事:“梅贻琦的女儿,梅祖彤,梅三儿。有一个学生追她。”这位男生想送花给她,就写了一个呈文,请求送花,请梅校长批准。“结果弄得大家老去看,一看,他上面就写:某某人所请不准。”
一个年轻人的恶作剧的条子,日理万机的梅校长并没有回避,照样给了明确的答复,维护了制度的一贯性。
联大生活就是如此,浪漫而有一定之规,有趣而不失风范。
化学系有位老师,为补贴家用种了些花。当鲜花终于含苞欲放,却在一个夜间全部失窃了。有人告诉他:到女生宿舍去看看吧。他的满园花朵正安插在女同学们的玻璃瓶和土罐里呢。原来,一伙男生早已经看好了这些鲜花。虽然是靠“贷金”吃饭,一面“跑警报”一面也要谈恋爱。“记得少年春衫薄”,老师也只能摇头一笑了之。
师长们的爱与宽容,传承了中国古代“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师道,兼容了现代民主的理念。联大的学生虽然流亡,然而温馨、有幸福感和希望。
我父亲时常回忆起,当年西南联大的老师们在昆明为市民举办讲演的盛况。潘光旦讲“优生学”,刘文典讲《红楼梦》,闻一多讲《楚辞》,吴晗讲时事,梁思成讲“中国古建筑”。讲到国破家亡,台上痛哭流涕,台下群情激愤。
西南联大洒下的文化雨露,对于父亲后来坎坷的人生是一份滋养。“每天,市民都看见他们,夹着一包书,就用本地的土布包着,走着穿过小城去上课,回家。几位先生的蓝衣衫都破了,打着不同颜色的补丁。有位穿皮夹克的先生,夹克穿得很脏也不洗,说要等打败了日本才洗。还有两位先生,胡子很长了也不刮也不修剪,也说要等胜利了,才剃掉。”
学者们走向民间,将读书人的斯文与气节在乡土中国传扬。他们在漫长的抗战岁月中保持贫寒操守,再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风亮节。
梅贻琦夫人率领一群教授夫人们推磨做点心,提篮到昆明“冠生园”去卖的故事,成为“抗战一定要胜利”的无声楷模。“为人师表”的学者们在烽火岁月中磨砺和打造了自己,成为那个时代的伟岸君子。
在中国,自古有“读书人”的称谓,不似职业,却高于职业;不指人品,又对其人品有高要求。知识分子不仅仅意味着拥有知识,也应该是一个时代道德与精神的体现。这也是全人类的期望。
七十年过去后,许倬云先生将中国的抗战大转移譬喻为“历史上难得见到的中国版的《出埃及记》”,这确有相似点,其性质都是要摆脱奴役与亡国灭种的命运,团结起来作一次全民族的生死搏斗。
可以说,抗日战争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人民的《圣经》,值得每一个中国人熟知与温习。这是“根性”的记忆,关乎一个民族的立足点,利与害,还有传承。
严峻时代,中华民族倾举国之力,坚持战时教育。国运与文脉始终相衔。
烽火读书,保存了世界上唯一“有古有今”的文字记载和历史最悠久的中华文明。
烽火读书,是中华民族对法西斯毁灭人类文明的正义反击。
(作者曾为天津作协专业作家,后返回云南,致力于“国立西南联大”历史资源的抢救、整理与传播工作。创作有电视纪录片《西南联大启示录》,音像制品《西南联大人物访谈录》,史话《西南联大行思录》等。)


- 安倍未经投票连任总裁 网友:简直是场“闹剧”
- 难民危机进展:法英作出承诺 匈牙利防长辞职
- 美国大选新风向 政治广告看重社交媒体
- 农产品价格直线下跌 欧盟决定拨5亿缓解困境
- 数千难民新抵慕尼黑 各国就接收难民人数陆续表态


- 地球的颜值居然可以这么高
- 不得民心
- 世界上最性感的脱衣舞娘
-
设计师给儿子做了一个会变形的蛋糕
- 世锦赛温馨一幕:“肇事”摄像师送博尔特手链 飞人竖大拇指
24小时新闻排行
24小时热评排行
独家策划
当地时间2015年7月14日,英国伦敦,动物保护者带狐狸面具举行游行示威,反对政府恢复狐狸捕杀法案。
详细>>精彩推荐
- [热点] 53岁克鲁尼被曝造人成功 娇妻已怀孕3月
- [电影] 《少年时代》拿下英国电影学院奖
- [颁奖] 第57届格莱美获奖名单出炉
- [热议] 筷子兄弟方否认全美音乐奖买奖:买得起吗
- [拍卖] 玛丽莲梦露300件遗物将拍卖 预计可以售出621万
- [电影] 环球难以终结《速激》系列 辟谣称至少还有三部
- [热点] 《西游记》重播3000次 六小龄童申吉尼斯
- [蜡像] 海瑟薇新蜡像吓人 发型土气张血盆大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