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我的老兵父亲

中国日报网葛晓泉 2015-04-22 09:04:33

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到106580009009,即可免费订阅30天中国日报双语手机报。

父亲,没有伟岸身躯,也不是帅气型男;但是,父亲那高挺的鼻梁,却独显军人的锐气。父亲,有50多年的党龄,在我的心目中,是那么的高大,是那么的先进,是那么的慈祥!

父亲虽然退伍,但他却一辈子与“兵”有不解之缘。十九岁时顶替地主的儿子当兵,不到一个月就参加了宜昌石牌保卫战。保卫战发生于1943年春夏之交。当时,中国军民在面对10万侵华日军时毫不畏惧,在宜昌顽强阻击,与敌人生死相搏,最终以弱胜强取得胜利。宜昌保卫战是抗战的重大军事转折点,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最后结局产生了深远影响,被军事家誉之为“东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抗战胜利后他所在的部队调往北方,途中父亲偷跑离开军队,在路上遇到解放军,就参加了就又当上了兵。解放两广、云南,急行百里,冲锋陷阵,在渡江前夕火线入党。父亲,是二野四兵团的英勇战士!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父亲,是祖国最可爱的人!

转业到地方后,仍然处处以一个老兵自居:挺直的腰板,标准的步伐,做事情干净利索、雷厉风行。父亲一直到去世前还说:“我是一个老兵,我没玷污这个称号。”父亲,对待同志和战友,是那么的激情,是那么的热诚。当一个东北调查小组,不远万里来到南方,向父亲取证战友是否坏人时,父亲反问到:一个经过战争洗礼,打过日本鬼子,一个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军人,他,能是坏人吗? 就是这么一句话,在当时的政治风云里,父亲,父亲,挽救了一位战友的生命!父亲,父亲的共产党军人情操,是多么的高尚!

父亲有一个他自己的办公室,最显眼的是书柜上整齐地摆放着各类献血荣誉证书和《无偿献血证》。随手翻出一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他的献血记录,既有广东的,也有县上、镇上的。原来,无论是回当兵期间,还是回乡后,父亲从来都没有停止过献血。在他的《无偿献血证》上有几次间隔时间很短,有几次还是两个月就献了一次。问其为何不爱惜自己的身体,短时间内大量献血时,父亲憨厚地笑着说,哪儿都有“突发事件”,有群众需要总不能不管吧。

除了血站的约血时间,他也自定了献血日,到那一天就主动到血站献血。由于他的血质好,每次都能顺利通过。当有紧急用血需要时,父亲总是会和血站的医护人员打“游击”,或找到血站新来的还不认识他的工作人员以化名来献血,这样一来,他有好几次无偿献血没有记录。

他的献血“事业”一开始是瞒着母亲的,怕母亲担心他的身体健康,不赞成他去做这样的事。对此,他不得不把心爱的《无偿献血证》一本一本藏起来,并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向母亲解释献血不会伤身而有益健康的科学道理,向母亲讲述与日本侵略者战斗中流血牺牲和抢救伤员争先输血,以及有的战友因失血过多没有抢救过来的故事……后来,母亲心动了,想通了,慢慢地开始支持无偿献血事业了。直到这时,父亲才向母亲透露了自己长期坚持无偿献血的做法,并表明了将一直坚持下去的决心。母亲深受感动的同时,还责怪了父亲,要求与丈夫一起去参加无偿献血。随后,父亲的婶婶、叔叔、表弟,母亲单位的20多名同事也先后加入到了无偿献血的队伍。父亲常说:“无偿献血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公民发扬无私奉献、助人为乐崇高精神的表现,鲜血诚可贵,生命价更高,献出一袋热血,挽救一条生命,何乐而不为?作为一名公民,特别是一名军人,我将一如既往的坚持无偿献血,同时也希望更多身体健康的公民能够参与其中。”

我在家排行老三,上面有两个姐姐,父亲对我们要求一直很严,在父亲的脸上,严肃远远多于微笑,当时我不理解,父亲做事情为什么那样认真,那样不苟言笑?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认真研究了父亲遗留下来的日记和文字资料,我理解父亲了,也读懂了父亲的老党员、一个老兵情结。多年的戎马生涯,多次从阵亡战友身边爬出来,眼见着战友一个个战死,在浑身充满血性的父亲身上很难找到儿女情长,那一段的人生经历决定了父亲的一生:做一辈子兵。

我至今有一个习惯,无论在家还是在饭店吃饭,必须遵循一个原则:节俭,不浪费。因此有时还成为朋友们戏谑的对象。我小时候吃饭总是掉饭粒,父亲每次都要求我把掉在桌上的饭粒都捡起来吃掉,哪怕遗漏一粒米,父亲也不允许我离开座位。从小我便懂得,粮食是不能够浪费的,以至成人后在各种各样的饭局中,节俭、不浪费是我的首要原则。父亲常说,在宜昌石牌保卫战时,经常一两天吃不到任何食物,有些战友饿着肚子牺牲了,活着的人尽管饿着肚子依然奋勇阻击日本鬼子的进犯。你们现在生活好了,想想那些为了民族解放而牺牲的前辈,你们没有理由浪费粮食。

父亲有一些生死战友后来位居高官。我的哥哥曾经很希望找父亲的战友帮帮忙,调到省城工作或者调离费力不讨好的工作岗位。父亲既严肃又严厉地对哥哥说:“凭自己的本事干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靠关系算什么本事,你如果找我的战友,我打断你的腿,给我们当兵的丢脸。”

从此之后,家人再不提此事。

父亲对待父老乡亲,是那么的关心,是那么的舍得。当得知家乡需要修桥筑路时,父亲,毫不犹豫地捐款支持。能为家乡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父亲感到无上光荣。父亲说,他最大的幸福就是自己还活着,还能看到这个美好的世界,还能享受天伦之乐,而他的那些战友们却早已经在黄土之下。

父亲给我的最后一次教诲是:今后无论做什么事,一定要记着自己是老兵的后代。

父亲84岁时离开了我们,和父亲相伴一生的母亲对父亲是那么的热爱,是那么的赤诚。在墓穴最后封土的那一刻,母亲将珍藏的红五星帽徽,放置在父亲的骨灰盒旁。因为母亲知道,父亲,永远是一位军人。

分享到6.79K
编辑: 王辉标签: 我的老兵父亲
苦难的地中海 “快捐”
证监会“深夜喊话”:这三大关键讯号不容错过 美国8月非农就业数据远不及预期 美股应声下跌
一往情深深几许?七夕寻觅光影故事背后的爱情箴言 为生活添色彩 盘点纽约帝国大厦灯光秀特别造型
争做好命女 心理学家教你学撒娇 超模性感演绎奢华珠宝大片

24小时新闻排行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