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11月22日电 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30次缔约方大会(COP30)于贝伦召开之际,由中国发起并牵头实施、纳入联合国 "海洋十年" 框架的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ONCE 计划)携中国科协联合国咨商海洋生态可持续发展委员会,近日成功举办 "海洋的契机:于 COP30 交付基于科学的 ONCE 行动计划" 高级别边会。
依托近十五年扎实的科研积累与实践探索,ONCE计划秉持"三重务实"理念,在边会上发布了涵盖科学理论、技术路径、市场机制与治理框架的多项重要成果。会议期间,ONCE计划向国际社会发出倡议,强调应深化科学导向的行动,推动海洋负排放从理论走向实践。这标志着由中国引领的海洋负排放研究,已实现从原始科学突破到系统解决方案构建及全球规则塑造的关键跨越,为全球气候治理指明了一条清晰、可行且前景可期的"蓝色路径"。
边会在COP30中国角召开,由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海洋政策中心主任Kilaparti Ramakrishna (Rama)、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国际合作部负责人张传伦主持,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主任闫世东、联合国秘书长海洋事务特使Peter Thomson致辞,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焦念志做主旨发言。参加专家报告和讨论的嘉宾包括:巴西圣保罗大学海洋研究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洋可持续发展讲席主任Alexander Turra,智利康塞普西翁大学海洋生物地球化学与功能生态学国际联合实验室主任Camila Fernández,哥伦比亚安第斯大学、哥伦比亚海洋-气候创新中心主任Catalina Reyes,荷兰皇家海洋研究所所长Han Dolman。
本次边会由ONCE大科学计划、中国科协联合国咨商海洋生态可持续发展委员会联合举办;指导单位包括国家科学技术部国际合作司,国家科学技术部国际科技合作中心,生态环境部海洋生态环境司,自然资源部科技发展司;参与单位包括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巴西圣保罗大学,智利康塞普西翁大学,哥伦比亚安第斯大学,荷兰皇家海洋研究所。
成果一:《ONCE集成报告:从科学到治理》正式发布,构建海洋负排放行动纲领
作为ONCE计划的基石性文件,《ONCE集成报告:从科学到治理》在边会上正式发布。报告系统阐述了海洋在气候治理中的关键作用,并以中国科学家原创的"微型生物碳泵(MCP)"理论为支撑,提出并深入阐释了"BCMS四泵集成"储碳机制,构建了从理论创新到治理实践的系统框架。"BCMS四泵集成"机制通过协同微型生物碳泵(MCP)、生物碳泵(BCP)、碳酸盐反泵(CCP)和溶解度碳泵(SCP),致力于构建稳定、高效且生态可持续的海洋碳汇生态系统。本书为决策者、科研人员、工程师与海洋管理者提供了一套涵盖科学原理、技术路径与治理规范的全方位路线图。全书共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从科学到解决方案:海洋负排放——联合国海洋十年认可计划路线图》奠定整体基础;其余部分包括《ONCE章程》《ONCE委员会职责范围》《ONCE专业行为准则》《ONCE方法概要与研究规范》及《ONCE会士章程》等一系列文件。这些文本共同构建了一个透明、规范、公平的国际合作框架,为开展大规模、多利益相关方共同参与的海洋负排放行动提供了制度保障。
成果二:《海洋科学-政策接口》发布,构建从科学到治理的关键桥梁
本次边会发布了《海洋科学-政策接口》专著预印本。该专著聚焦于在"海洋十年"框架下如何有效连接海洋科学与政策制定,系统探索了科学支撑决策的关键机制与路径。作为实现ONCE计划"科学-政策-实践"协同增效的核心载体,本书以"微型生物碳泵"理论和"BCMS四泵集成"路径为科学基础,将构建一套跨学科认知与操作框架,旨在推动"基于科学制定政策、制定政策促进科技发展、科技发展服务社会(SP-PS-SS)"理念的全面落地。书中提出的知识协作机制与政策支持工具,将有效应对技术标准化与规模化过程中科学融入政策的核心挑战。通过具体案例研究,本书将直观展示"海洋科学-政策接口(Marine Science Policy Interface, MSPI)"如何促进ONCE"三重务实"框架在区域层面的落地实施,为海洋负排放技术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治理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协调方案。该专著的预印本发布,将助力提升全球海洋气候行动的执行效能与海洋治理体系的整体韧性。
成果三:确立"三重务实(Triple REAL)"理念,升级海洋气候治理框架
ONCE计划的核心指导理念—"三重务实(Triple REAL)",于第三届联合国海洋大会(2025,法国尼斯)首次提出,构建了一个融合技术方案、实施原则、预期目标与治理保障的系统性框架。该理念具体包含以下四个维度:3R技术方案:技术合理、方案可行、推广可期,确保科学基础坚实可靠;3E实施原则:生态友好、符合伦理、回报公平,为碳移除活动注入社会伦理内涵,保障过程公平公正;3A预期目标:志向宏大、脚踏实地、目标可及,实现雄心与务实的有机统一;3L治理保障:合法合规、保护环境、权责明晰,提供具有约束力的法律与责任保障。"Triple REAL"理念超越了传统"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MRV)原则的范畴,不仅关注海洋碳负排放的量化监测,更强调整个过程的负责任性、可持续性与国际社会接受度,从而为海洋负排放的实施与推广奠定坚实的价值基础。该理念的核心内容已以《秉持三重务实理念 助力全球气候治理》为题,于2025年在《中国科学院院刊》正式发表,标志着其在科学和政策层面的重要影响力。
成果四:创新性地提出"过程认证"机制,破解海洋碳汇市场化难题
当前,全球碳市场正从"排放权配额时代"迈向"碳信用时代"。在此背景下,如何将海洋从"被忽视的巨型碳库"转变为"可核证、可交易的新增碳汇",已成为推动全球实现净零目标的核心议题。针对这一挑战,ONCE大科学计划从科学原理、监测与方法学、碳信用与市场机制分析、交易机制设计等多个维度展开系统研究。研究指出,依赖"吨碳精确测量"的传统模式在海洋复杂环境中存在明显局限。为此,ONCE创新提出"跨越物理碳汇测定的过程认证机制":通过建立负排放活动"白名单",将碳信用的生成焦点由难以直接测量的"碳汇结果"转向可被科学验证与持续监测的"增汇活动过程"。该机制不仅为海洋碳汇的市场化提供了可行路径,也从治理与规则层面深入探讨了海洋负排放作为"全球公共品"的属性定位。相关研究成果《科技创新驱动碳交易机制建设》发表于《科技导报》2025年第21期,为碳市场转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与制度参考。
此次在COP30平台上系统发布的系列成果,充分表明ONCE计划已具备从科技创新到国际规则塑造等各方面的能力。通过"三重务实"理念引领,主导设立ISO/TC8/WG15"海洋负排放与碳中和"国际标准化工作组、构建高效的"海洋科学-政策接口"、推广可复制的"过程认证"市场机制, ONCE计划正逐步将源自中国的科学共识与系统性解决方案,转化为全球共识与一致行动。这一系列进展不仅为全球如期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科技支撑与制度借鉴,也将在构建更加公平、透明、包容和有效的全球气候治理新秩序中,持续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力量。
"海洋负排放(ONCE)"国际大科学计划是联合国"海洋十年"项目之一,由厦门大学焦念志院士发起。该计划直面全球气候治理与碳中和重大需求,以原创的"微型生物碳泵(MCP)"理论为科学基础,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构建了"四泵集成"的海洋负排放理论体系。ONCE计划针对特定"问题"海域,系统推进科学合理、生态友好且符合国际规则的负排放路径,致力于形成可测量、可推广的新质生产力,其核心理念与技术路径已作为重要的海洋解决方案,被纳入2019年IPCC特别报告、2021年联合国政府间海洋委员会IOC的报告。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亦专门设立由ONCE领衔的国际标准工作组,推动相关规范的全球统一。通过前沿理论引领、生态工程示范与国际化科学教育,ONCE计划已在全球范围内获得积极响应。目前已有35个国家的104家科研机构参与其中,并在亚洲、美洲、欧洲等地设立多个ONCE分中心,逐步构建起覆盖全球的合作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