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采观察丨有“量”有“质” 中西部地区外贸“新”潮涌动

来源:央广网
2025-11-21 14:2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你“双11”入手的海外好物,可能不少都来自郑州的跨境仓库。今年前10个月,当地跨境出口货值同比增长近4倍,这正是我国中西部外贸蓬勃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

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中西部地区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达6.68万亿元,外贸增速持续领跑全国。如今的中西部地区正在努力打破传统认知,以“量”的稳步增长筑牢基础、“质”的持续提升增强底气、“新”的蓬勃涌动激发活力,已然成为我国稳外贸、扩开放的重要支撑力量。

外贸的核心是货物的跨境流通。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积极扩大自主开放”,为中西部地区外贸发展筑牢坚实根基。首先,中西部外贸“量”的增长势头显著,其核心支撑在于交通物流的持续升级。郑州依托“空中丝路”航空货运与中欧班列铁路运输的双轨联动,构建起高效跨境物流网络;鄂州花湖机场更实现“全球72小时送达”的时效突破,为外贸往来提供了强力保障。不仅如此,政策红利的精准赋能为外贸发展减负增效。比如,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一系列支持政策落地实施,有效简化了通关流程、降低了运营成本,为中西部外贸企业营造了更优质的发展环境。

其次,中西部外贸的“质”升之变,核心在于产业升级与品牌崛起的深度转型——简单来说,中西部外贸已不再拼“量”,而是靠“质”盈利。过去依赖代工贴牌的中部产业带,如今正通过跨境电商实现价值重构,像大家熟知的许昌假发、洛阳钢柜等“隐形冠军”,就已从“被动接单”转向“主动出海”。而中西部外贸“以质取胜”的转型实践,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关键启示:若想实现外贸高质量增长,关键要找准自身定位,打造“特色出海名片”,针对性开发海外市场,进而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这种“立足特色、精准破局”的转型思路,正是中部外贸新潮持续涌动的核心密码,更让其高质量发展兼具韧性与活力。如今,中部地区正大步向先进制造业高地迈进,出口结构持续优化:“新三样”产品出口增长47.35%,其中电动汽车增速高达125.39%,高新技术产品占中部地区出口总值的比重已近三成。

中西部外贸“含金量”有多大,中部外贸的强势突围,本质是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向纵深推进的生动注脚,更是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落地见效的鲜活实践。立足保存量、全力拓增量,我们既有信心更有底气——只要始终坚持开放与创新双轮驱动,就能在不确定性中锚定确定性,稳步实现外贸高质量发展。

晶采观察,下期见!

编审:伍刚

统筹:王薇 赵净 刘娜

记者:王晶

拍摄:沈杰辉 徐乐佳(实习)

剪辑:沈杰辉(实习)

设计:汤宇玲

【责任编辑:王辉】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