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华章|人民网评:科创驱动,天津发展新质生产力渐入佳境

来源:网络
2025-11-20 16:40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从南开大学的新能源技术到天津大学的脑机接口突破,再到伽利略公司的智能运维创新,“青春华章·踏浪新质潮”网络主题宣传活动近日赴天津采风,见证天津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蓬勃动力。

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南开大学科研团队瞄准新能源存储的核心难题,通过材料与技术革新,研发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既解决了传统电池续航短、成本高的痛点,又攻克了高温环境下的稳定性难题。天津大学神经工程团队锚定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方向,10余年持续技术攻关,用科技创新破解医疗难题。高校的科研体系,是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的关键一环。依托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策源地和产业创新的推动者,天津正在着力构建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三足鼎立协同发展体系。

科技成果本身不是现实生产力,只有及时运用到产业上,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产业发展质量,促进产业升级,持续延链、补链、强链,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伽利略(天津)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数字孪生智能运维平台,服务了全国85%以上的轨道交通线路,如同为高铁网络装上“智慧大脑”,通过实时监测与精准调控,保障列车安全高效运行。从智能防爆机器人守护工业场景安全,到先进雷达技术筑牢安防防线,这家“专精特新”企业的成果,渗透在出行、安防等多个民生领域。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天开高教科创园孵化的3900余家企业、近2倍增长的全国重点实验室、持续领先的研发投入强度,这些创新要素的集聚,最终都转化为百姓身边的实在变化。从实验室的技术突破到生活中的民生改善,天津的新质生产力发展始终锚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目标。在天津,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等在科技创新不断取得“从0到1”的突破。

从百年工业积淀中汲取智慧,于新时代科创浪潮中勇立潮头,秉持“勇争先、善作为”的精神指引,天津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渐入佳境,努力为中国式现代化谱写新的篇章。

【责任编辑:王辉】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