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11月3日电(记者 李静)近日,纪念黄达教授诞辰100周年暨学术思想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通州校区隆重举行。政产学研各界专家学者、校友代表齐聚一堂,深切缅怀新中国金融学科主要奠基人、杰出教育家黄达教授,深入研讨其学术思想与教育精神,凝聚起推动中国特色金融理论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
黄达教授(1925-2023)是我国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曾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第八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委员,中国金融学会名誉会长,荣誉一级教授。他深耕货币银行学领域70余载,创立财政信贷综合平衡理论,提出"大金融"理念,编著《社会主义财政金融问题》《货币银行学》等经典教材,奠定了新中国金融学科的理论基石与教学体系,被誉为"中国经济金融学界之泰山北斗"。其一生矢志追求真理、潜心教书育人,为党和国家培养了大批金融领域栋梁之才,用毕生心血践行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使命。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1978级校友肖捷,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戴相龙,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1987级校友吴清、2006级校友韩文秀等各界校友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校长林尚立等校领导出席活动。研讨会前,肖捷、戴相龙、韩文秀、吴清、张东刚、林尚立共同为黄达教授塑像揭幕,塑像由其师门学生捐赠、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张淳设计创作,生动展现了先生的学者风范与育人情怀。
研讨会上,与会嘉宾共同观看《黄达教授百年诞辰纪念专题片》,重温先生卓越的学术贡献与崇高风范。张东刚在发言中指出,黄达先生是中国人民大学发展历程中一座永远屹立的丰碑,传承其学术思想与精神品格,关键在于建构中国特色金融学自主知识体系,培养兼具国际视野与文化自信的优秀人才,走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
肖捷回顾了黄达先生求真务实的治学理念与"经世致用、服务国家"的学术使命,强调要传承先生与时俱进的学术品格,坚持扎根中国实践,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戴相龙表示,黄达先生作为中央银行宏观决策的重要参谋,其财政信贷综合平衡等学术思想,对当前完善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配合、推进农村合作金融发展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林尚立在主持时强调,要以《黄达全集》发布为契机,将先生的思想财富转化为建设金融强国和教育强国的实践动力。
会上,《黄达全集》正式发布。这部"校史文库"重磅成果共10卷、约500万字,系统收录了黄达教授自20世纪50年代初至2021年的学术专著、教材、文章等各类成果,全面还原其思想精髓与理论原貌,为传承中国特色金融学科体系提供了宝贵的思想宝库。
在专家座谈环节,安体富、吴清、周慕冰、李扬等学界代表与校友围绕黄达教授的学术思想展开深入研讨。大家一致认为,黄达先生立足中国大地做学问的研究方法、敢为人先的学术勇气、心系国家发展的家国情怀,对当前破解金融改革发展难题、推动金融理论创新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与会专家表示,要传承先生守正创新的学术追求,立足中国实践讲好中国金融故事,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座谈会由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郑新业主持。
活动期间同步展出的"百年黄达"主题展览,通过珍贵手稿、历史照片、著作典籍等资料,生动呈现了黄达教授的学术历程、教育实践与人生风采,让参观者深切感受先生的人格魅力与精神传承。此次研讨会的举办,既是对黄达教授百年诞辰的深切缅怀,更是对其学术思想与教育精神的传承弘扬,必将激励广大金融教育工作者与青年学子砥砺前行,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