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10月29日电 10月28日,吉尔吉斯斯坦前总理卓奥玛尔特·奥托尔巴耶夫在“全球战略对话(2025)”智库论坛致辞时表示,联合国成立80周年之际,中国提出的全球治理倡议,旨在以公平、平等、负责任的态度,持续完善现有秩序,充分反映全球多元化呼声。
奥托尔巴耶夫以其物理学背景和国际学术经历为切入点,回顾了联合国成立80周年的历史意义,深刻阐述了全球治理新格局的紧迫性与未来发展方向。
奥托尔巴耶夫指出,80年前,在世界大战后的废墟上,前人们旨在替代各国对抗、建立新格局和新秩序的“希望”催生了联合国的成立。
80年来,从最初的51个创始会员国扩展到如今的193个会员国,联合国推动了去殖民化进程,建立了可持续发展目标,并持续开展维和与人道主义行动。这些成就奠定了当今世界多边主义的基础,但联合国也面临着新时代的考验,比如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领域,其使命与挑战也在不断扩大。
奥托尔巴耶夫表示,今年不仅仅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更是呼吁联合国改革之年。
奥托尔巴耶夫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绝非外交修辞,而是呼吁国际秩序在全球重新锚定。奥托尔巴耶夫特别提及今年在天津举行的上合组织峰会上,中国提出的全球治理倡议阐明了改革完善全球治理的路径,并不是要替代现在的全球秩序,而是呼吁各国不断地完善现有秩序,希望能够以更加公平、平等、负责任的态度反映全球多元化。
作为中亚地区代表,奥托尔巴耶夫先生分享了内陆国家的独特视角。他说,中亚国家拒绝零和游戏思维,希望实现双赢或者多赢。中亚五国希望联合国能够更加反映多极化的世界。此外,全球南方国家不再是1945年时的“沉默合作者”,通过合作伙伴关系已发展成为全球秩序的建立者,这体现了“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的核心内涵。
最后,奥托尔巴耶夫表示,80年前,创始成员国在战后重塑和平;如今,在全球不平等问题凸显的背景下,希望联合国未来发展更加壮大,代表全人类的共同利益,而非一个或者几个国家的利益。
10月2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中国日报社共同主办的“全球战略对话(2025)”智库论坛在北京召开。本次活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和中国日报社中国观察智库承办。来自中国、俄罗斯、美国、英国、法国、丹麦、挪威等国家的10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联合国成立80周年与全球治理新格局”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编辑:齐磊 审校:马芮 韩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