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数字化战略的持续深化,数字文创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此背景下,积极探索数字化与智能化融合的创新教育实践,已成为激发各学段学生学术潜能、拓展学科视野的重要路径。2025年,上海交大文创学院联合比利时SORODHA艺术协会、比利时电子音乐研究所、韩国电子音乐协会等多家机构,共同发起并主办了IDMIC国际数字音乐创新赛。赛事以“敦煌之音”为主题,面向全球征集兼具文化厚度、艺术高度与技术深度的数字音乐作品,致力于构建开放、共生的数字音乐创意生态,更着力探索数字文创领域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赢得了海内外学界与产业界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
在文创学院的大厅中,一场融合传统与未来的获奖作品展拉开帷幕。来自荷兰、比利时、韩国等国的评审专家、参赛选手及数字音乐爱好者齐聚一堂,时而驻足于智能音乐与影视音效实验室,沉浸于数字技术编织的丝路乐章;时而流连于以敦煌莫高窟藻井为灵感创作的艺术装置前,在互动中感受科技赋能传统文化的魅力。这场集中展示IDMIC获奖作品的数字音乐展,与文创学院多个新文科实验室联动,让嘉宾在体验音乐创意的同时,也与最前沿的数字科技零距离对话,感知技术发展为文化创意领域带来的深刻变革。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于朝阳在致辞中表示,上海交大始终重视科技与艺术的融合创新,积极推动校园文化精神的建设,注重复合型人才培养。IDMIC国际数字音乐创新赛为年轻一代创设了宝贵的展示平台,为传统文化的数字化传播与创意转化注入新动力。
本届评委会主席、比利时古典音乐权威、SORODHA艺术协会主席Dirk Verelst教授赞赏赛事的创新理念与组织形式。他指出,数字音乐以其即时传播、跨界融合与多媒介联动的特性,正深刻改变传统文化的国际表达与传播路径。在评审过程中,Dirk Verelst聆听了近百件以歌曲、乐曲、视频及艺术装置等形式呈现的“敦煌之音”作品,不仅对敦煌文化形成了更为立体的认知,也对青年创作者以音乐为媒介、将“静态遗产”转化为“动态潮流”的探索精神留下深刻印象。
来自巴德音乐学院的评委,受聘担任IDMIC2026赛事组委会副主席的柴琼妍博士也对赛事给予高度评价。她宣布巴德音乐学院将于明年加入赛事主办团队,共同为发掘全球优秀创意与作品贡献力量。

自创立以来,文创学院始终秉持“国际化、学科交叉、产业导向”的教育理念。本届比赛中,文创学院研二学生作品《曲动藻井》将传统藻井的视觉韵律与东方哲学思辨融入现代电子音乐与交互艺术之中,探索静与动、形与声的和谐共鸣,荣获艺术装置组优秀奖项,展现出学院在“技术+艺术”融合育人方面的成效。
文创学院院长张伟民表示,数字音乐是学院科研与育人布局的重点方向,IDMIC国际数字音乐创新赛正是该领域系统性探索的最新实践。依托赛事平台,学院有效整合学界与产业界的优质资源,为创作者搭建国际交流舞台,同时也让师生接触前沿技术、洞察行业趋势,在国际化的协作与实践中成长为具备前瞻视野的文创管理人才。
(中国日报上海分社 记者 周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