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迷专列背后的民生温度与创新智慧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0-22 17:08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10-22 17:08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为满足歌迷旅客“周末观演、次日上班”的出行需求,南铁计划于10月20日凌晨,在福州南站加开3列“歌迷专列”,分别开往厦门、龙岩和上海方向,及时疏运大型演唱会结束后深夜集中返程的旅客。

当演唱会最后一束灯光熄灭,人群的欢呼渐渐散去,本该寂静的站台却依然亮着温暖的光。一列列“歌迷专列”静静等候,准备将沉浸在音乐狂欢中的年轻人安全送回。这不是偶然的温情,而是铁路部门精准捕捉需求、主动服务民生的创新实践。

歌迷专列精准回应新时代出行需求。当前,“为一场演出赴一座城”已成为如今年轻群体的生活方式。数据显示,约55.2%的观众愿意去外地看演唱会。然而,周日的演唱会结束时,末班列车早已停运,留宿一晚既耽误次日工作上学,又增加出行成本。铁路部门敏锐捕捉到了这一需求,北京局、南昌局、成都局相继加入“歌迷专列”行列,开创了“跨城观演、当夜返回”的新型出行方式。9月21日,五月天长沙演唱会结束当晚,长沙南站加开长沙南至深圳北的G9699次“歌迷专列”,让大家不再为返程发愁。在西南地区,成都局对川渝黔“两省一市”火热的演唱会市场和近期火爆的“川超”足球赛事加开夜间动车组,累计已达20余趟次,助力歌迷、球迷实现“说走就走的旅行”。这种“需求在哪,列车就开到哪”的灵活调配,生动诠释了“人民铁路为人民”的服务初心。

歌迷专列细节之处彰显服务温度。歌迷专列的暖心之处,不仅在于其“夜间开行”的时间设定,更在于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服务细节。在北京南站,铁路部门在候车室划定了专属候车专区,安排专人引导歌迷有序候车,车站还开足各进站口安检通道,加强专列车次的广播提示,增派站台工作人员,确保乘降安全有序。在车厢内部,乘务组为歌迷旅客打造了温馨舒适的夜间旅途,备足了常用药品与饮用水,为重点旅客提供毛毯、眼罩等助眠物品。成都局开行的歌迷专列上,乘务员适时进行旅途安全宣传,引导歌迷和球迷旅客在车厢内开展文明有序的互动。从进站、候车到乘车、出站,让夜间旅途既有安全保障,更有人文关怀。

歌迷专列创新模式实现多方共赢。歌迷专列开创了多赢局面,歌迷得了便利,铁路增了收益,城市活了经济。对歌迷来说,深夜专列让他们彻底告别了“人在囧途”的困境。即便是第二天需要上班的歌迷同样不必慌张,深夜歌迷专列完美实现了看演出的自由。对铁路部门而言,这是服务理念的转型升级。从“运输工具”到“精准服务”,铁路部门通过大数据分析演唱会时间、客流走向,科学调配运力,以“按需开行”的弹性模式,适应了新时代的出行需求。对城市经济来说,歌迷专列将演出、旅游、消费串联成线,织就出一条完整的“演唱会经济”产业链。以青岛为例,2024年该市共举办5000人以上大型营业性演出58场,吸引观众48万人次,带动“吃住行游购娱”综合消费19.4亿元。这些数字证明,歌迷专列不仅解决了交通问题,更成为连接文化消费与城市经济的重要纽带。

站台上,工作人员微笑着引导最后一位歌迷上车。列车缓缓启动,载着满心欢喜与些许疲惫驶向远方。这场铁路与歌迷的双向奔赴,既服务了民生,也做活了生意,让每一次为热爱出发的旅程都无需担忧归途。(雷鹏 赵倍)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