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港交所前行政总裁、滴灌通创始人及主席李小加在接受《中国日报》专访时表示,中国正进入“拼科技硬钱”的时代。未来五到十年,中国经济将迎来“换挡上坡”的关键时期——从结构调整到创新驱动,从逐步消除内部发展不平衡到开拓新的全球市场,增长模式正在重塑。
这是一条充满挑战的上坡路,但也是通向更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产业空心化”的美国,“被甩锅”的中国
“所有的国际政治,都是国内政治的影射和延伸,”李小加说。
过去三十年里,中美两国都享受了全球化的红利。中国逐渐成为了“世界工厂”,制造业与供应链快速崛起,数亿人摆脱贫困。
美国则站在价值链的高端,用资本和技术制霸全球。但价值分配的巨额利润,却被跨国公司、华尔街与硅谷这些美国精英阶层攫取。
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回报,他们又不断地将制造业外移,导致美国在全球化浪潮中逐渐出现“产业空心化”。
“在这个过程中,美国的投资、美国的跨国公司,几乎没有什么地方可以去,只能到中国来,在中国做制造,又把产品卖给美国”。
大众层面,美国家庭习惯了借钱消费,支撑了美国作为全球最终需求市场的地位;资本层面,美国精英与跨国公司长期把控。
中美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红利已经几乎永久地被美国的精英分配光了,李小加说。
美国的资本所有者财富暴增,而中产阶级和制造业工人却因产业外移导致收入停滞甚至下降,贫富差距急剧扩大。
“它(美国)自己阶层的分裂、分配的不公已经到了一个临界点,”李小加说,“他必须要为自己的困境找一个替罪羊,我们中国就变成了这样一个对象。”
“我们的确在中间赚到了钱,但是是小头,而如今被责难的大头,却落在我们身上,”他说,“它一定要做出这样的动作,才能在国内争取选票和政治支持。”
“拼科技硬钱的时代”开始了
中国已成为全球制造中心,但如果庞大产能过度依赖单个经济体,便容易受制于人。更关键的是,如果长期停留在价值链的末端,只能获取微薄利润,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
“回头看,我们的模式也不能一直这样下去” 李小加说,这不仅仅是外部压力,也是中国经济的必要变革。“我们去赚一些难的钱,但是有可能让我们赚的更多的钱。”
他把应对之道比作一次“换挡”升级。随着非洲市场的开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潜力进一步释放,以及新能源、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中国正从“输出代工商品”转而“输出核心技术、品牌价值与整体解决方案”,以“创新和知识产权”去掌握价值链的主动权、去赚”真正的“硬钱”。
“到那个时候,我们就不是站在价值链的末梢,赚那点小钱。我们要赚核心的,要赚IP的钱,要赚知识产权的钱,要赚整个技术的钱,要赚整个价值链核心段的钱。”
然而,就像一辆换挡爬坡的汽车,这必然不会是一蹴而就的过程。
“我们肯定会经过一个 5到10年的阵痛,但如果我们能跨越式的发展,那我们中国的下一个五年、再下一个五年,就有可能完全的走出一条新的道路,”李小加补充到。
香港,两个声部交汇的场域
随着全球两大经济体之间的“和弦”失去原有节奏,香港的战略重要性或许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明显。
李小加说,香港特别行政区是连接中国与国际市场、两种制度和两套资本体系交汇的独特地方。它是中国唯一实行普通法的市场——一种“资本天生信任的制度”。全球主要金融中心,如纽约、伦敦、新加坡,也都建立在这一法律体系之上。
正是这种制度兼容性与开放性,使香港在全球经济格局重塑的阶段,既能承接中国创新企业“走出去”的需求,也能吸引全球资金“引进来”。
过去三十年,我们习惯了“外资领唱,中资跟唱”;未来三十年,将迎来“中资领唱,外资跟唱”的大时代,这是必然的。只要有赚钱效应,只要是有成功的概率,外资一定会跟着来,仍将持续增加在中国的投入与布局,李小加说。
记者:宋平 罗为腾 郑宛莹
视频:刘璐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