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美国总统特朗普对其亲密盟友英国进行第二次国事访问。大家可能都还记得他当时受到了英国王室的盛情款待,但与此同时,伦敦市中心亦有数千人参与抗议,高呼“英国不欢迎特朗普”。
专家指出,那次访问暴露出英国政府在处理与美国政府关系时面临着更广泛的困境,也揭示了跨大西洋关系正发生根本性转变。
英国国际关系专家基思·贝内特表示,尽管特朗普那次到访享受了盛大的王室欢迎仪式,但不同寻常的是,他根本未曾踏足伦敦。英国国事访问的传统安排,如乘坐马车沿白厅前往白金汉宫或在议会两院发表演讲,明显都被省略掉了。
“他们试图让那次国事访问尽可能隆重、盛大,但却不得不将所有活动都安排在伦敦以外,这一点非常引人注目,”贝内特说,“这显示了英国政府的处境:这次访问不仅在公众舆论中存在争议,在议会内部,甚至在执政党内部也是如此。”
不少分析人士注意到,美英在乌克兰、中东和关税等问题上存在分歧。但正如英国前商务大臣、经济学家文斯·凯布尔所说,英国政府或许认为自己没有强硬行事的资本,因为英国在国防安全、贸易投资等方面严重依赖美国,而“脱欧”也让英国更加“孤立”。
“普遍看法是,英国政府在这段关系上轻率不起,”凯布尔说,从这个意义上说,英国政府采取的策略是可以理解的,那次访问对英国而言甚至可以说是“值得的”。
据英国商业贸易部9月发布的数据,截至2025年一季度,美国仍是英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占英国贸易总额的17.8%。
作为此次国事访问的成果之一,英国政府声称将从美国公司获得了“历史性”的1500亿英镑(约合2050亿美元)对英投资,这将创造超过7600个高质量就业岗位。
英国著名学者、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特邀研究员、客座教授马丁·雅克也表示,英国政府的策略“显然正在奏效”。例如,美国对英国输美商品征收的基准关税是10%,而非欧盟面临的15%。
“英国刻意放低姿态的做法令人难堪,但这确实让它的实际处境得到了些许改善,”他说。
然而,贝内特指出,从长远来看,此策略能否奏效仍是未知数——眼下更为有利的环境能否成为持久保障?而这种策略的潜在代价又是什么?
贝内特说:“我们确实争取到了比其他一些国家更低的关税,但这些税率却高于以往。因此,这并非全胜,而是有代价的。当前的策略,实际上是在削弱英国的独立性,并巩固美国的控制,”
三位专家均认为,跨大西洋关系已出现根本性改变,这并非一场持续四年便会过去的短暂风波。
“美国正在经历的,是其国内政治生态的根本性转变,”雅克说,“我们必须认识到,这种政治动荡反映了美国社会与文化的更深层次的转变,这绝非仅仅是个别政治家的问题。”
“同样,美国远离欧洲也是一个根本性的转变。美欧关系未来到底如何发展尚待观察。但我认为,自1945年构建的、以美国全球霸权为核心的联盟体系已经终结。我们回不到过去了。”
贝内特补充道:“问题在于,国际关系恶化易,修复难。各国或许都在思考如何度过这一波震荡,再图重建。但一个务实的教训是:美国或许并非人们迄今为止所认为的那样,是一个完全可靠、坚定且永久的盟友。”
凯布尔强调,英国不应冒险过度依赖美国,而应与欧洲其他国家一道,主动与包括加拿大、印度、非洲国家、巴西和中国在内的众多国家建立更牢固的关系,以对冲潜在风险。
贝内特指出,任何英国政府都会寻求与美国保持良好关系,但与此同时,更全面地与世界接触也应被视为一种务实的做法。
(中国日报欧洲分社记者 郑婉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