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达万高铁为西南发展再添“强引擎”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0-17 16:36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10-17 16:3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10月16日,经过100分钟的紧张施工,新建成达万高铁德公村特大桥的转体梁逆时针旋转50度,顺利抵达指定位置,圆满完成上跨既有沪蓉铁路的施工任务,为全线按期通车奠定坚实基础。

作为“八纵八横”沿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条西起成都天府站、东至重庆万州北站,全长477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高铁大动脉,不仅是西南地区交通版图上的“黄金拼图”,更将成为推动区域经济跃升、乡村振兴的“强引擎”。

高铁一通,出行更“快”。高铁时代,“距离”被重新定义。成达万高铁通车后,成都至达州的通行时间将从目前的3小时左右压缩至1个多小时,让“双城生活”成为现实。同时,线路串联起成都天府站、万州北站等多个重要交通枢纽,未来可与郑渝高铁、沪蓉铁路等无缝衔接,为沿线群众前往中原、京津冀乃至全国提供更高效、便捷的出行选择。当“朝饮锦城茶,午赏夔门月”成为常态,民众的出行体验将迎来质的飞跃,蜀道不再难,脚下路更宽。

高铁一带,经济更“活”。交通线的延伸,就是经济线的拓展。当前,川渝东部虽坐拥成都、重庆两大国家中心城市辐射,但受制于地形阻隔,资源要素流动效率偏低。高铁通车后,线路途经的资阳、遂宁、南充、达州等城市,将依托高铁带来的“虹吸效应”与“辐射效应”,加速承接成都、重庆的产业转移与资源外溢,推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协同发展,形成优势互补的产业格局。同时,这条高铁将打通长江经济带上游与中下游的“断点”,让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更好融入长三角“龙头”,吸引更多资金、技术、人才“逆流而上”。当“高铁经济带”加速成型,西部内陆开放的动能将更加强劲,区域经济版图也将焕然一新。

高铁一牵,乡村更“兴”。成达万高铁串联起众多“养眼又养人”的文旅宝藏:有“巴山夜雨涨秋池”的诗意蓬安,有“蜀道明珠”灵岩寺所在的营山,更有万州大瀑布、达州八台山等自然奇观。过去,这些景点因交通不便“藏在深山人未识”,当地百姓守着“金饭碗”却难致富。高铁通车后,“快旅慢游”模式将彻底激活,上午从成都出发,中午到蓬安体验相如文化,下午逛营山古镇的精品线路呼之欲出,“高铁+研学”“高铁+康养”等新业态将蓬勃兴起,沿线乡村的柑橘、柠檬、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也将“坐”上高铁直连全国大市场,村民在家门口就能端上“旅游饭”“电商饭”的“金饭碗”。当“绿水青山”与“高铁速度”相遇,乡村振兴的画卷正徐徐铺展,让老百姓的“钱袋子”更鼓。

蜀道天堑变通途,长龙飞驰绘新图。成达万高铁是写满民生温度、发展热度、振兴力度的“时代答卷”。我们期待,这条“新动脉”早日飞驰,载着沿线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驶向更加繁荣、幸福的明天!(简艳)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