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三季度,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累计发运集装箱货物109万标箱,同比增长70.3%,其中在9月4日突破100万标箱大关,首次实现年度发运量超百万标箱,创下通道建设以来的新纪录。
西部陆海新通道北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联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协同衔接长江经济带,是西部地区连接世界、融入全球经济的重要桥梁。通道从无到有,从“一条线”到“一张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活力,让西部内陆从“开放末梢”走向“前沿阵地”,为新时代西部开放发展写下精彩篇章。
基建提速,从“通”到“畅”,打通开放“大动脉”。通道之“通”,基础先行。近年来,铁路部门紧扣“联网、补网、强链”目标,持续完善西部陆海新通道铁路网络,一批重大工程相继建成或加速推进:渝怀铁路增建二线、贵阳至南宁高铁投入运营,隆昌至叙永、黄桶至百色铁路等项目快马加鞭,东、中、西三条主通道逐步实现由“通”到“畅”、由“联”到“强”的跨越。以钦州港东站为例,货物发送量从2017年的2.7万吨飙升至2024年的720.7万吨,增长超过260倍。一条条钢铁动脉的织密成网,不仅拉近了西部地区与世界的距离,更推动内陆地区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价值链,为构建内外联动、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提供了有力支撑。
运营升级,从“线”到“网”,提升物流“加速度”。通道之“畅”,关键在“运”。凭借“省时、降本”的显著优势,铁海联运班列实现了从“单点连线”到“网状辐射”的飞跃。常态化开行的26条图定线路,辐射我国18省区市。并与中欧班列无缝衔接,将国际辐射范围拓展至127个国家和地区的577个港口,构建起“陆海联动、国际直达”的物流大动脉。运输货物品类也从最初的50多种增长到如今的1316种,新能源汽车、精密仪器等高附加值产品成为“新常客”。“重庆造”“广西造”的汽车借助新通道快速出海,物流周期与成本实现“双降”,出口规模持续扩大。今年前8个月,广西外贸进出口实现11.7%的同比增长,让企业获得感满满,也将沿线人民的幸福梦变为现实。
产贸融合,从“通道经济”到“产业高地”,汇聚发展“新生态”。通道之“活”,关键在“融”。随着物流网络的完善,西部陆海新通道正从“通道经济”向“物流+经贸+产业”的融合发展模式转变。南非矿产品、澳洲锂辉石、东南亚橡胶等资源快速进入西部,广西食糖、汽配、板材等优势产品走向全球,沿线地区借势布局临港经济、枢纽经济,重庆依托通道优势打造国际物流枢纽园区,已吸引多家世界500强企业扎根;广西跨境产业链快速成型,成为串联东盟与国内市场的关键桥梁。通道带物流,物流带贸易,贸易带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不仅激活了区域经济的“一池春水”,更培育出新的增长极,让通道成为撬动西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支点。
从一条通道的打通,到一张网络的铺展,再到一片产业的兴旺,西部陆海新通道不仅是物流的“黄金通道”,更是发展的“黄金机遇”。未来,随着通道“朋友圈”不断扩大,这条奔腾不息的“钢铁丝路”,必将为西部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力量,持续书写新时代对外开放的精彩答卷。(简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