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江河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

2025年10月13日,第三届江河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第三届江河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0-14 10:5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10月14日电 为深入贯彻实施国家"江河战略",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2025年10月13日,第三届江河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本次大会由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主办,River期刊编辑部、流域水循环与水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承办,国际水利与环境工程学会(IAHR)、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东亚地区办事处、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IRTCES)协办,来自政府部门、科研院所、高校、企业、涉水国际组织的约130名中外代表参加会议,其中国外代表30余人。

会议围绕"贯彻国家'江河战略',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学术交流内容涵盖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社会管理等多学科领域,探讨全球在江河治理相关领域面临的共同挑战,为推动构建"安全江河""生命江河""幸福江河",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范式提供学术支撑与合作契机。

中国水利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副司长钟勇表示,中国深入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江河保护治理的意见》,提出6大任务、24项举措,全面推进国家水网建设、洪水风险防御、生态修复与数字孪生流域建设。近年来,中国大江大河治理成效显著,幸福河湖建设全面推进,中国愿与各国深化交流合作,共同守护全球水安全,为全球江河治理提供了可借鉴的中国经验。

中国水科院院长彭静表示,江河承载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记忆,建设"安全江河、生命江河、幸福江河"是全人类共同的愿景,River期刊正是在深入实施国家"江河战略"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期刊旨在积极推动全球江河治理知识共享与学科融合,为全球水科学界搭建高质量学术交流平台。创刊3年以来,River期刊已被一系列国际权威数据库收录,国际学术影响力持续提升。江河国际研讨会作为 River期刊的旗舰活动,汇聚来自世界各地专家学者,共同探讨维系江河健康生命力、促进人水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认知、创新技术与治理策略,为全球江河治理贡献新智慧与新方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地区办事处主任和驻中国、韩国、日本、蒙古国和朝鲜代表夏泽翰认为,面对气候变化、生态退化等全球性挑战,必须以系统性、包容性和可持续的方式加强流域治理,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他高度肯定了中国在江河保护与治理方面的成就和引领作用,并表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继续通过政府间水文计划(IHP)加强与中国的水合作。

国际水利与环境工程学会主席菲利普·顾博维尔表示,水是连接自然与社会的重要纽带,各国应在政策、工程与治理层面形成合力。他认为中国在水治理和政策创新上积累了宝贵经验,为全球提供了重要参考。他呼吁全球水利界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共享知识、强化协作,共同推动水科学与工程的创新发展。

River期刊主编阿西特·比斯瓦斯指出,当前科学技术迅速进步,亟需以创新理念重新定义流域发展和水资源管理。亚洲国家面临降雨高度集中、旱涝并存的独特气候特征,应探索在有限时间内高效储蓄和调配雨洪资源的新技术与管理模式。他高度评价中国过去几十年日新月异的发展,表示每次来到中国都能看到不一样的中国,特别赞赏水利改革与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并期待江河国际研讨会继续汇聚全球智慧,为应对未来水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作出更大贡献。

Wiley中国区合作出版副总监黄佳怡表示,River期刊自创刊以来在学术影响力、国际作者来源与内容质量方面实现了快速提升,已被DOAJ、Scopus、EI等国际数据库收录,成为水科学领域备受关注的新兴期刊典范。Wiley将持续应用AI技术、数据分析与开放获取模式赋能学术出版,深化与中国科研机构的合作,助力中国科研成果在国际舞台上实现更高质量传播。

韩国建设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姜兌炅指出,近年来,中韩双方在水科学、工程与环境研究等领域不断深化交流与合作。江河国际研讨会为各国专家提供了宝贵的交流平台,不仅进一步加深了中韩两国在水领域的伙伴关系,也促进了全球专家在河流治理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理解与协作。

River期刊主编、中国水科院正高王浩,River期刊副主编、国际洪水管理大会主席斯洛博丹·西蒙诺维奇,River期刊副主编塞西莉亚·托塔哈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水灾害与风险管理中心主任小池俊雄分别围绕"江河之自然""江河之工程""江河之赋能""江河之管理"作主旨报告,从不同视角探讨江河治理的科学认知与实践路径。

在沙龙讨论环节,多位国际专家对中国政府在推进江河保护治理和水利现代化方面的实践表示高度认可。荷兰代尔夫特国际水教育研究所教授约安娜·波佩斯库认为中国在数字孪生水利领域的探索走在世界前列,为其它国家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澳门科技大学校长李行伟赞赏中国在河流生态修复与保护领域取得的显著成效,形成了系统的治理理念和成功案例;芬兰阿尔托大学教授奥利·瓦里斯指出,中国在水-能-粮纽带关系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了重要启示。专家们纷纷表示,希望中国的创新探索与政策实践能够在世界其它国家推广。

会议还举行三场议题分会,分别聚焦水利与环境工程发展战略、特大干旱协同应对、山洪泥石流灾害应对,从不同角度阐释"幸福江河""生命江河""安全江河"的内涵。

【责任编辑:何思】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