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铁路送客破6000万,钢铁丝路架起 “民心相通”新桥梁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0-11 16:44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10-11 16:4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从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中老铁路开通运营以来,截至10月8日,累计发送旅客超6000万人次。其中,来自全球115个国家和地区的59.5万余名旅客搭乘跨境国际旅客列车出行。这条连接中国昆明和老挝万象的钢铁丝路,其意义早已突破“交通线路”,它以车轮作笔,钢轨作纸,在中南半岛这片土地上搭建起了“民心相通”的牢固桥梁。

从“尝鲜体验”到“日常选择”,6000万客流与 8.4 万车次见证中老跨境出行变革。2021年中老铁路开通,“尝鲜体验”是旅客出行的第一念头,如今,全线发送旅客超6000万人次,累计开行旅客列车8.4万列,是中老铁路“人气”的直观证明,它由“新鲜事物”成为中老民众的“日常选择”。对中国旅客来说,过去,从昆明前往万象,需经过飞机中转时的各种麻烦,如今,从昆明乘坐高铁前往万象,10小时就能直达的便捷,让周末去老挝游玩、跨境进行商务出行成为现实;对老挝的民众而言,过去,从万象到中老边境最快需要两天的路程,现在仅3小时就能够到达,前往中国看病、学习、工作的路途变得轻松,让人眼前一亮的是,在跨境旅客中,旅游、商务、探亲三者比例,从刚开通时的3:1:1,变为如今的1:1:1,意味着中老铁路早已深入地融入到两国人民的生活和工作,成为不可或缺的跨境出行“主动脉”。

从“陆锁”到“陆联”,中老铁路冷链护果3天直达,激活区域经贸新动能。过去,老挝因“陆锁国”地理条件限制,优质的农产品无法运输到国际市场,进口工业原料仍需中转路程,但在中老铁路开通后,这条钢铁丝路彻底扭转局面,如今,老挝的香蕉、龙眼等特色水果,正通过中老铁路的冷链运输方式,3天时间便可由万象直达昆明,再运输至中国各地,损耗率由20%降至5%以下;中国的机械设备、电子产品、建筑材料等,通过铁路运输到老挝,助力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和推进工业化的进程。从“陆锁 到“陆联”,中老铁路不仅打通了区域物流的关键堵点,更以强劲动能激活中南半岛经济活力,成为牵引中老及周边国家携手迈向共同发展的核心引擎。

从“陌生相望”到“友好相拥”,6000万旅客见证中老铁路织就跨境情谊新纽带。6000万旅客的来往,不只是数字的叠加,更是中老两国人民的“民心相融”。在列车上,中老双语的乘务员耐心地为旅客解答疑问,中国游客给老挝儿童赠送文具,老挝商人则和中国企业家在车厢里商谈合作,车站内,中老两国的文化元素相互映照,昆明站的老挝风情角、万象站的中国文化展,让旅客在候车之余就能感受到对方国家的魅力所在,中老铁路进一步催生了“跨国情谊”,老挝青年通过铁路前往中国留学,学成归来参与家乡铁路的运维工作,从“陌生相望”到“友好相拥”,中老铁路通过一次次跨境出行,编织起两国人民深厚情谊的新纽带,让“中老一家亲”的理念深入人心。

从“线路联通”到“网络辐射”,展望丝路发展“新蓝图”。中老铁路旅客发送量突破6000万,这不是终点,而是钢铁丝路持续延伸的新起点,当前,中老铁路启动了万象到泰国廊开段的铁路衔接规划,未来会和泰国铁路网连接起来,形成“中老泰”跨境铁路通道,进一步缩短中国和中南半岛国家之间的时空距离。与此同时,中国正在和老挝合作升级铁路沿线的物流枢纽,昆明国际陆港、万象南站物流园将会新增冷链仓储、跨境电商分拣等功能,让“铁路+物流+产业”的融合效应进一步释放出来。

6000万旅客的往来的背后,既有“互联互通”的中国智慧支撑,也有“民心相通 的实践温度,更承载着“共同发展”的美好愿景。未来,这条钢铁丝路,正用车轮的轰鸣声,奏响中老两国和周边国家互利共赢的时代强音,让丝路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更耀眼的光芒。(曾一恩、杨鲤银)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