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那些事儿】“双节”假期收官 亮眼数据折射中国经济活力与韧性

随着假期收官,各项数据不仅展现了节日的喜庆氛围,更清晰地揭示出中国经济的活力与韧性。

【中国那些事儿】“双节”假期收官 亮眼数据折射中国经济活力与韧性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10-10 17:4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网10月10日电 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国庆中秋“双节”假日8天,全国国内出游8.88亿人次,较2024年国庆节假日7天增加1.23亿人次;国内出游总花费8090.06亿元,较2024年国庆节假日7天增加1081.89亿元。随着假期收官,各项数据不仅展现了节日的喜庆氛围,更清晰地揭示出中国经济的活力与韧性。

10月8日,车辆行驶在南京长江大桥上(无人机照片)。(图片来源:新华社)

这些亮眼的数据背后,离不开民航、铁路、公路等运输网络的高效协同与精准运作。全国铁路系统临时增开旅客列车,机场优化航班时刻表,数字票务系统保障客流更加顺畅。各部委、地方政府与各平台间开展实时协同,以确保在高峰时段也能高效运转。

交通运输的完善凸显了中国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成熟度以及长期投资互联互通所带来的红利。如此高效地应对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假日人口流动,既反映出制度效能,也体现了公众信心。

10月7日,旅客在河南洛阳龙门站乘车。(图片来源:新华社)

而如果交通出行反映的是“流动”,消费则体现了“活力”。这个假期,旅游、文化活动和休闲娱乐受到青睐。在北京,“双节”假期遇上WTT中国大满贯,首钢园成了工业遗产与现代体育文化相融合的新地标,让人们在观看比赛的同时还能体验丰富多彩的休闲活动;在上海,游人通过XR体验项目,在历史悠久的海关大楼中探索外滩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在南京响堂村,乡间小屋、咖啡馆和露营地吸引了众多渴望慢节奏生活的都市游客……文旅产业正由传统的观光旅游向沉浸式生活方式体验转变,这一趋势正在重塑整个产业链。

10月5日晚,在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黄龙溪古镇,民间艺人为游客表演非遗“火龙灯舞”。(图片来源:新华社)

与此同时,低空旅游、区域美食节等新业态的涌现,为消费者增添了多样选择,展现出消费结构正朝着品质消费和生活方式的提升演进。在天津,以国产动画系列为主题的快闪店为人们与心仪的角色提供了互动机会,带来了虚拟世界照进现实的全新体验;在湖州,直升机、滑翔伞、热气球观光等低空旅游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人。

10月6日,游客在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大斗山飞行营地乘坐动力三角翼。(图片来源:新华社)

假期出行和消费热潮的形成,也离不开政策的积极支持。在安徽,“信用游”让游客无需预付即可预订酒店和景点门票,实现“先游玩后支付”,不仅有效减少了消费摩擦,也促进了即时出行;在天津,各金融机构开展特色消费金融活动,助力假日消费市场蓬勃发展。与此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会同财政部,向地方下达今年第四批69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

通过减少购买约束、鼓励参与,这些政策将潜在的消费意愿转化成了实实在在的增长。“双节”假期的数据凸显了中国经济的活力——出行人数的大幅增加反映出人们对外出探索的强烈意愿,消费增长则展现了市场信心。二者共同指向了更广泛的经济趋势:建立在现代化基础设施、数字化工具和扶持性政策之上的强劲内生动力。

10月6日,游客在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郯国古城景区游玩。(图片来源:新华社)

中国经济的脉搏不仅能够从每季度的GDP数据报告中捕捉到,假日经济的显著活力也彰显了中国消费基础的深度以及增长模式的适应性。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双节”假期,不仅是节日庆祝,更是协调力、承载力和信心的展示。

创纪录的出行数据和强劲的消费表现,体现了中国经济更深层次的结构性优势,包括现代化的基础设施、有效的治理机制以及民众对更高生活水准的向往及追求。随着火车、飞机、汽车和人群的持续流动,中国经济正带着韧性、信心和持续的动力不断稳步前行。

(编译:高琳琳 审核:马芮 韩鹤)

【责任编辑:高琳琳】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