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日,全国铁路客运领域全面启用电子发票,纸质火车票正式退出历史舞台。从手工填写的硬板票到指尖操作的电子发票,一张小小的票据,串联起铁路行业的变迁,也映照着国家发展的澎湃动能。
服务暖心,平衡科技与温度。长期以来,纸质报销凭证存在易丢失、退改签流程繁琐等问题,给民众出行带来不便。电子发票通过“指尖操作”,旅客本人在行程结束或者退票、改签业务办理之日起的180日内,可随时随地在线开具电子报销凭证,极大节省了时间成本与人力成本。针对老年人、脱网人群等特殊群体,在全面推行电子发票的同时,铁路部门既保留纸质行程信息提示单,又增设线下申请渠道与代办人开具服务,让更多人共享数字化交通带来的便利。
初心不变,书写时代发展答卷。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对出行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走得了”,还要“走得好”。铁路部门始终坚守为民服务的初心,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服务模式。近年来,从银发专列适老化改造,让老年人出行更安全便捷;到候补购票功能推出,有效解决了热门车次“一票难求”的问题;再到选座选铺服务上线,满足了旅客个性化的出行需求,每一项举措都将幸福感、获得感切实送到了人们的心坎上,用实际行动书写着新时代铁路发展的优异答卷。
票据迭代,见证铁路发展足迹。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手工硬板票,到1979年北京站首张计算机软纸客票;从1997年统一式样软纸票推广,到2007年磁介质“小蓝票”伴随高铁登场;从2020年电子客票实现“一证通行”让旅客告别了“取票”环节,到如今电子发票让“一键报销”落地。票据从“纸间”走向“指尖”,折射出的是中国铁路百年发展的壮阔历程。从时速40公里的绿皮火车时代到时速350公里高铁时代,从硬板票到电子发票,铁路每一次变革都承载着人民对美好出行的向往,更见证了国家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和科技水平的日新月异,
纸质车票的退场不是告别,而是新征程的开始。随着交通领域数字化的不断深入,未来还将有更多便捷、智能的服务走进生活,让人民出行更便捷、更实惠、更温馨,在新时代的画卷上书写出更精彩的篇章。(丁兆学、简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