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几字弯畔话生态 黄河文脉谱新篇”2025年生态文学活动在宁夏银川启动。本次活动依托银川“全国生态文学创作基地”平台,汇聚国内知名作家、评论家、媒体人士及本土文学创作者,以文学之力赋能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擦亮“美丽宁夏”生态文化名片。
作为国内首个由中国作协社会联络部、中国散文学会共同授予的“全国生态文学创作基地”,银川近年来在生态文学领域成果丰硕。
继2024年首届“美丽宁夏”全国生态散文创作大赛成功举办后,本次活动进一步扩大视野,聚焦新时代黄河与贺兰山自然资源保护、生态产业创新发展、生态文化建设等核心主题,旨在通过文学创作与交流,展现黄河几字弯地区生态保护成果,传递绿色发展理念。
活动吸引了来自甘肃、内蒙古、陕西、山西、宁夏五省(区)的黄河几字弯地区知名作家参与,包括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穆涛,《美文》常务副主编武梅,甘肃作家马步升、《飞天》主编郭晓琦,山西作家吕新,诗人张二棍,内蒙古作家娜仁高娃、《草原》编辑杨瑛等国内文学界人士,以及杨占武、阿舍、王岩森等本土知名作家、评论家共计50余人。
本次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涵盖启动仪式、文学大讲堂、创作交流分享会、生态采风及成果转化等多个环节,形成“交流 — 创作 — 传播”的完整闭环。
9月23日上午,活动在宁夏悦海宾馆正式启幕。银川市文联与银川西夏陵区管理处、银川市贺兰山岩画管理处、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宁夏志辉源石葡萄酒庄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与四地共同建设“全国生态文学创作基地实践点”,进一步完善生态文学创作实践平台布局。特邀作家代表阿舍分享创作心得,表达了以文学书写宁夏生态之美的决心。
启幕仪式后的“文学大讲堂”环节,由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鲁迅文学奖得主穆涛主讲《二十四节气里的中国智慧》,为现场创作者带来一场精彩的文学盛宴。
23日下午,还将举行以《生态写作的实践与作为》为主题的创作交流分享会,马步升、吕新、杨占武、武梅、杨瑛等名家将围绕生态文学理念、黄河及贺兰山生态保护的文学表达、作家个体创作经验等话题展开研讨,为生态文学创作提供多元思路。
9月24日至25日,参会嘉宾将分赴灵武市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闽宁镇、西夏陵、贺兰山岩画、志辉源石酒庄、览山公园等多地开展生态采风,见证白芨滩荒漠变绿洲的生态奇迹,感受闽宁镇生态产业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探寻贺兰山自然与人文共生的历史脉络。
为让生态文学作品更好地“走出去”,本次活动高度重视成果转化与宣传推广。据了解,采风结束后,作家们将围绕采风所得进行集中创作,作品拟在《人民日报》《文学报》《文艺报》等主流媒体,以及《散文》《美文》《散文选刊》《朔方》《黄河文学》等知名文学刊物发表,同时结集出版。此外,作品还将通过各媒体、文学刊物的新媒体平台同步推送,实现“纸媒 + 新媒体”全方位传播。
本次生态文学活动的举办,不仅为黄河流域生态文学创作注入新活力,更对银川生态文学未来发展具有深远意义。下一步,银川将以“全国生态文学创作基地”为核心,持续深化与黄河几字弯地区省市的文学交流合作,进一步挖掘黄河、贺兰山、西夏文化等独特资源,出台更多生态文学创作扶持政策,培育本土生态文学创作人才队伍,推动银川生态文学向更高质量、更广泛影响力发展,为建设“高颜值的生态环境”、打造“美丽宁夏”升级版贡献文学力量。
(中国日报宁夏记者站 胡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