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评|文旅IP热力涌动 激发“双节”服务消费新增量

随着国庆、中秋“双节”假期临近,各地连日来密集召开文旅活动筹备新闻发布会。一系列围绕“迎国庆、贺中秋、庆丰收”主题的特色文旅IP集中亮相。

央广网评|文旅IP热力涌动 激发“双节”服务消费新增量

来源:央广网 2025-09-28 21:0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随着国庆、中秋“双节”假期临近,各地连日来密集召开文旅活动筹备新闻发布会。一系列围绕“迎国庆、贺中秋、庆丰收”主题的特色文旅IP集中亮相。这些文旅IP,不仅为区域内外民众假期出行提供了多元选择,更以创新活力迭代升级各地文旅品牌的传播矩阵。

“文旅IP”是文化旅游产业中核心价值的浓缩载体。其本质是基于特定文化内核、具备独特识别性与情感共鸣力,并可通过商业开发转化为文旅产品、体验或服务的知识产权(IP)体系。梳理各地的文旅IP不难发现,“联动、特色、场景、体验”是核心关键词。

而今,在我国区域一体化发展背景下,跨区域文旅联动IP正成为促进消费的重要抓手。以京津冀地区为例,三地依托地缘相近、文化相通优势,策划推出一系列区域联动文旅消费活动,通过整合历史文化、自然风光、民俗体验等资源,开发“乐游京津冀”等组合产品,构建联动消费“引力场”,让游客在“双节”出行中获得更丰富多元的沉浸式体验。四川、重庆则借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举办的东风,推出“跟着演出去旅行”等精品IP,将艺术节的优质资源与川渝两地知名景区、特色古镇串联,形成特色旅游线路,让广大游客既能欣赏高水平的文艺演出,又能畅游巴蜀大地,有效拓展了服务消费的时空边界。

国庆假期临近,天安门广场“祝福祖国”花坛吸引游客观赏拍照

相较于区域级文旅IP,不少市县的文旅IP更聚焦挖掘本地文化内核和独特魅力,以“小而美”的文旅创新定位吸引游客。譬如,河北邯郸成安县“十一”期间即将举办的“美丽中国踏歌行”音乐节,便是县域文旅IP创新的生动尝试。活动不仅邀请知名音乐人登台献艺,更将本地的非遗文化、特色美食、乡村风光融入活动全程,推出“音乐节+深度体验游”套餐,能更加有效激活基层文旅资源和服务消费的“微循环”。

从观演赏剧到游历山河,从中秋团圆主题活动到亲子游乐项目,从夜间消费场景到丰收体验项目,“双节”文旅IP正呈现出“多元化布局、场景化渗透”的特点。它们彼此串联、相互赋能,形成覆盖全年龄段、全时段的消费场景矩阵。基于国庆中秋“喜相逢”的假期特征,部分地区将中秋赏月与非遗展演结合创新,打造“月下非遗”主题IP;有的景区推出亲子研学IP,将自然教育、文化学习融入游乐体验;不少城市围绕夜间消费,打造“夜间市集+灯光秀+特色演出”的夜间文旅IP。这种“IP串珠成线”的模式,不仅可以进一步提升游客的消费体验,更能带动当地服务消费的全方位增长,释放出显著的“乘数效应”。

文旅IP热力涌动,背后是各地各部门对消费升级趋势的精准把握,也是对服务消费潜力的深度挖掘。随着人们的消费需求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优质、特色、创新的文旅IP成为撬动消费的关键变量。我们欣喜地看到,从需求侧挖掘潜能,从供给侧创新服务供给,一系列促消费行动正以精准节奏推进,激发服务消费新增量,为消费“引擎”注入新动能。

【责任编辑:高琳琳】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