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期待东盟与中国实现共赢发展——访马来西亚思特雅大学学者乌马特维

来源:新华社
2025-09-19 10:06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新华社记者王嘉伟 毛鹏飞

马来西亚思特雅大学商业与管理学院管理学系主任兼金融经济课程主任乌马特维·穆尼克里希南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书面采访时表示,中国致力于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期待东盟与中国通过中国-东盟博览会等经贸平台持续深化互利合作,实现共赢发展。

第22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暨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以下简称“东博会”)17日在广西南宁开幕。本届东博会以“数智赋能发展,创新引领未来——以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新机遇助建命运共同体”为主题,聚焦数智赋能、创新发展。不久前,聚焦“数智领航,服贸焕新”的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北京召开。中国接连举办不同领域、各具特色的展会,形成相互呼应的“展会矩阵”,令乌马特维印象深刻。

在她看来,中国的国际贸易发展呈现开放、务实和创新的特点。一方面,中国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推动服务领域有序扩大开放;另一方面,中国打造东博会、服贸会、进博会等经贸交流合作平台,在吸引全球企业参展的同时,还把这些交流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合作。此外,中国与区域伙伴携手,在数字服务、绿色产业和物流等领域推进规则对接,共同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数字经济新生态。

数据显示,中国与东盟已连续多年互为最大贸易伙伴。今年1至7月,中国同东盟贸易规模达5970亿美元,同比增长8.2%,占同期中国外贸总额的16.7%。增长背后,是双方不断增强的政治互信和日益紧密的经贸关系,彰显中国-东盟自贸区在全球贸易体系中的韧性与活力。

乌马特维表示,长期以来东盟地区常被视为原材料或低成本商品的供应者。如果能充分利用东博会、服贸会等平台,东盟有望加速成为全球数字服务、绿色能源解决方案、医疗健康、物流和文化等产业链的枢纽。

展望未来,乌马特维期待东盟政策制定者能够借助东博会等经贸合作契机,进一步推动改革,让东盟与中国之间的经贸往来更加顺畅。(完)

【责任编辑:潘一侨】

为你推荐

换一批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