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至1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组织30余名记者赴宁夏回族自治区采访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情况,其中包括来自英国、法国、葡萄牙、俄罗斯、伊拉克等国媒体的外国记者。
9月16日,在中外记者见面会上,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常委、常务副主席陈春平介绍,宁夏全力打造数字经济“第一增长极”,宁夏发展数字经济得天独厚、优势明显,气候冷凉、绿电充足、安全系数高,网络时延低,发展基础好,是全国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和“东数西算”枢纽节点,最适宜建设大型数据中心。
“十四五”以来,宁夏数字经济规模年均增长10%以上,呈现加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国家级大型数据中心集群正加快形成。中卫作为全国十大数据中心集群之一,已建成亚马逊、四大运营商等9个数据中心产业园,国内外知名的头部企业先后落地中卫产业园,包括腾讯、阿里、百度等头部互联网企业和中金、中联等数据服务商,最高法、海关总署等多个国家部委也纷纷布局数据中心。特别是这两年,数据中心呈现倍增的发展态势。
2024年,宁夏算力投资、标准机架、智算算卡、算力规模都实现了翻番的增长,目前已建成标准机架18.9万架,算卡16.6万张、算力规模10.7万P。智算占比、服务器上架率等指标全国领先,实现了从过去的“存储”向“运用”、“通算”向“智算”、“规模”向“质效”的华丽转变。
宁夏运用市场化机制,通过“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建设大数据产业绿电园区,有效满足绿电需求,积极打造“零碳园区”,实现创新、绿色的算电协同的发展新模式。加快推进“中国绿色算力之都”建设,目前,宁夏数据中心绿电供应充足、价格合理、绿电占比超过80%,未来将达到100%。
宁夏推动“聚储通算用”一体化发展,重点打造三大产业链。在数据产业链上,加快数字宁夏、数字政府建设,做好数据资源开发利用这篇大文章。成立了数字宁夏研究院、数字要素运营中心,目前正在加快推进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和高质量数据集建设试点项目,加快释放数据要素价值,从单纯的数字变成巨大的财富。在算力产业链上,积极发展上游数字产品制造业,引进了新华三服务器,盾源聚芯半导体材料等项目;下游突出应用服务,为小米、爱奇艺等4000多家企业提供算力租赁、调度、运营等服务。在人工智能产业链上,聚焦模型训练推理、开发应用,引进了腾讯元宝、文小言、智谱华章等国内知名大模型,本土企业开发的希延、灵筑等垂域模型也投入应用。建成“互联网+医疗”、教育、城乡供水等全国示范区,正在向“人工智能+”迈进,不断催生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
目前,宁夏建成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200多个,近300家中小企业“上云、用数、赋智”,规上企业数字化转型比例达到50%,产生了明显效应。共享集团的3D打印技术,让打印效率提升了10倍,成本下降80%,入选国家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典型案例,彰显了数智赋能产业的强大活力。
记者了解到,宁夏将继续实施银川中卫双城战略,以建设算力保障、人工智能应用、战略数据灾备“三大基地”和“算力调度交易”“一个中心”为重点,加快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继续加大“东数西算”宁夏枢纽建设力度,力争到2027年,建成标准机架80万架,算力规模达到80万P。加快建设银川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推进“人工智能+”在教育医疗、住建交通、文化旅游等领域深度应用,发展好人工智能产业的同时,更好赋能千行百业。大力推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推动一二三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提升产业数字化水平,充分释放数实融合的乘数效应。
(中国日报宁夏记者站 胡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