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大脑”装入“钢铁身躯”,人形机器人成为引领智能革命重要力量

200多家参展商,100余款新品...一场以具身智能为主线、以人形产品为主角、以复杂场景为舞台的机器人“春晚”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在亦庄上演。

“智慧大脑”装入“钢铁身躯”,人形机器人成为引领智能革命重要力量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8-13 11:0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8月13日电(记者 樊菲菲)200多家参展商,100余款新品...一场以具身智能为主线、以人形产品为主角、以复杂场景为舞台的机器人“春晚”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在亦庄上演。

盛会的背后是庞大的市场与深厚的技术支撑。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达30.2万套,连续12年保持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2024年,中国机器人专利申请量占全球机器人专利申请总量的三分之二。中国机器人正成为传递给世界的崭新名片。

这场大会中有两条明显的技术发展路线,其一是具身智能的本体愈发灵活,硬件水平已经趋于成熟;其二是,具身智能“大脑”更加聪明,部分企业的大模型涌现出自主决策的智慧能力,具身智能正式进入思考时代。而这两条发展主线正呼应本届世界机器人大会的主题“让机器人更智慧,让具身体更智能”。

作为国内最早一批研发具身大脑的具身智能公司,自变量机器人始终锚定“大模型+本体”双结构共同前行的路线。自变量机器人创始人王潜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对公司的定位是“首先是一个具身智能的基础模型公司,打造通用的可以在任意环境中使用的通用具身智能体,是我们最主要的一个目标”。

“我们大概花了五个月的时间,完全自主研发了这一人形的整机,包括灵巧手,已经迭代了好几个版本”,他表示,“海外的竞争对手,受限于硬件,具身机器人的研发效率做的效果还是要远远差于我们。”当然软硬件一体化发展,除了在国际产品竞争力上有明显优势外,其本身也确保了具身智能软硬件的高度协同与动态适配。

他认为软硬件之间技术的耦合尤为重要。本届WRC开幕式上发布的《2025具身智能机器人十大发展趋势》中也指出了具身智能机器人需要软硬件的一致性,例如在硬件开发的阶段需预置适配算法的接口规范,在算法的设计当中又会内嵌物理约束,软中有硬,硬中有软。

“软硬一体化”发展,意味着模型不再是“缸中之脑”,硬件不再是“无魂躯壳”,它将催生更多人形机器人的产业落地,最终走向千家万户、千行百业。工业、服务业甚至走进家庭。“未来3到5年,通用机器人就有望逐步进入到消费端”,他表示。

“如果以十年为周期来看的话,机器人应该可以达到或者是接近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通用机器人,就是今天人所能够做的事情,在十年这个周期里面,应该基本上都能够做到”,他说。

目前人形机器人技术加速演进、产品不断迭代,从实验室走向现实世界。中国电子学会近日发布的《人形机器人十大潜力应用场景》遴选出包括工业通用操作、汽车制造、3C制造、船舶制造、石油化工、电力生产、安全应急、商业服务、家居服务、农业生产等潜力场景。这里的每一个场景都代表着人形机器人由专用迈向通用的坚实一步。

目前来看,生产端场景相较消费端场景成熟。王潜认为工业与消费场景都是值得深度探索的场景。他表示,泛商业场景有着天然的多样性,机器人需要在一个受干扰、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去执行任务,这为模型训练提供帮助。而工业场景中机器人虽要与人工和自动化设备竞争,但仍有不可代替的需求,比如处理柔性的产线,同时这一场景也有着清晰的投产比。

站在全球视野下,中国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稳步前行,不仅是行业自身的突破,更彰显了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中的战略定力。未来,随着更多技术壁垒被攻克、更多应用场景被激活,装有“智慧大脑”的“钢铁身躯”,必将成为引领全球智能革命的重要力量,为人类社会迈向更高效、更智能、更普惠的未来,写下属于中国的鲜明注脚。

【责任编辑:何思】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