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由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举办的“发现最美铁路・乘天堑云梯,走四色川青”主题活动圆满落下帷幕。川青铁路这条钢铁巨龙,不仅以250公里的时速改写了成都至川西北的时空距离,更在车轮与轨道的碰撞中,奏响了区域协同发展的时代强音。这条铁路正以其独特的"黄金通道"效应,重新定义着西北旅游的体验方式与发展模式。
川青铁路的开通,堪称一场交通领域的“空间革命”。成都至镇江关段仅需2小时的车程,让"早上在蓉城吃抄手,中午在松潘品牦牛肉"的惬意生活成为现实。这条铁路线犹如一把金钥匙,解开了曾经因交通阻隔而深藏闺中的川西北旅游宝藏。黄龙、九寨沟、牟尼沟等世界级景区从“遥不可及”变为“触手可得”,阿坝州的藏族羌族风情从“远在天边”到“近在眼前”。数据显示,铁路开通后首个冬季,松潘县接待游客同比增长近40%,这种“井喷式”增长正是交通便利性释放的旅游红利。铁路不仅缩短了地理距离,更消弭了游客心中的“距离焦虑”,让“说走就走”的西北之旅变得轻松自如。
作为连接成渝双城经济圈与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的战略通道,川青铁路展现了惊人的“经济传导”效应。这条铁路如同一条强劲的动脉,将成渝地区的消费活力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川西北地区。重庆、成都的都市游客带着对雪域高原的向往而来,带走的是藏族羌族的特色产品与文化记忆。松潘的牦牛肉、青稞酒,茂县的苹果,汶川的车厘子,都随着高铁的穿梭进入更广阔的市场。更为可贵的是,铁路的开通催生了“高铁+租车”“高铁+民宿”“高铁+文旅”等新业态,形成了一条完整的旅游消费链条。沿线城镇抓住机遇发展特色经济,昔日的交通末梢正转身为区域发展的新兴节点。
川青铁路还是一条独具魅力的“文化丝路”。这条铁路线穿行于藏羌文化走廊,将汉、藏、羌等多民族文化有机串联。乘客在车窗内就能欣赏到碉楼、经幡、白塔等民族特色景观,下车后更能深度体验多彩的民族风情。铁路不仅运输旅客,更承载着文化传播与交融的使命。随着“高铁游”的普及,原本相对封闭的民族地区文化获得了更广阔的展示舞台,文化自信在交流中不断增强。同时,铁路也把现代文明带入高原,推动着民族地区的开放与进步。这种双向的文化互动,让川青铁路超越了单纯的交通工具属性,升华为促进民族团结的文化纽带。
川青铁路的贯通,不仅是一条交通线的延伸,更是一种发展理念的实践。它打破了“蜀道难”的历史桎梏,重构了西部旅游的空间格局,为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生动范例。随着未来川青铁路全线通车,这条“黄金通道”必将进一步释放潜能,让更多游客领略“雪山草地”的壮美,让更多沿线群众共享发展红利。这条铁路正以其特有的方式诠释着: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时代内涵。(杨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