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山"理念引领二十载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亮相大阪世博会

大阪世博会中国馆"浙江周"活动开幕式于7月12日在日本大阪"梦洲"岛世博园顺利举办。

"两山"理念引领二十载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亮相大阪世博会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7-13 15:5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7月13日电 (记者 李梦涵) 大阪世博会中国馆"浙江周"活动开幕式于7月12日在日本大阪"梦洲"岛世博园顺利举办。本次"浙江周"活动以"诗画江南,活力浙江"为主题,开展了"绿动未来·智领发展"、历史经典产业推广、城市主题日等活动,展现了浙江省统筹推进绿色发展、注重传承和创新、促进现代化和共同富裕的发展成果。

值此"两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自然资源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浙江省在中国馆"浙江周"活动开幕式上,共同发布了五个"两山"理念浙江实践案例,包括湖州安吉竹林碳汇与以竹代塑创新实践案例、湖州德清朱鹮种群拯救与湿地生态系统修复案例、浙江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与绿色转型案例、温州洞头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案例和瓯江源头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工程案例,并在现场展出《大美自然·山水浙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浙江实践案例集》,生动展现了自然资源领域部省协同发力,共同推动从山顶到海洋、从城镇到乡村的保护治理大格局,实现经济与生态双赢。

20年来,浙江作为"两山"理念的发源地与实践标杆,不断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朴素真理转化为可触可感的现实图景,在之江大地绘就了尽显生态之美、人文之美、和谐之美的新时代富春山居图。湖州安吉竹林碳汇与以竹代塑创新实践案例,聚焦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孕育了百亿元绿色产业,实现了生态强村富民,蹚出了一条绿色低碳发展新路;湖州德清朱鹮种群拯救与湿地生态系统修复案例,彰显了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系统综合治理成效,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实景写照;浙江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与绿色转型案例,杭州国家版本馆、湖州安吉"深蓝计划"生态修复与价值转化的双轮驱动,破解传统矿区"治理即负担"困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形成了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先进模式的典范;温州洞头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案例,积极重塑海上花园,实现了保护与发展的良性互动,走出了一条既彰显海韵又留得住乡愁的绿色发展道路,成为探索"两山"转化的海岛生态样本;瓯江源头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工程案例,体现"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性治理模式,以最大化保护和最小化干预的自然治理模式,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为全球湿地生态保护修复贡献中国智慧。

2025日本大阪世博会于2025年4月13日至10月13日举行,主题是"构想焕发生机的未来社会"。中国馆是本届世博会面积最大的外国自建馆之一,以"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绿色发展的未来社会"为主题,以"天人合一""绿水青山""生生不息"为叙事脉络。7月11日,中国馆内隆重举办了中国国家馆日活动,向世界各国友人展示了5000多年中华文明孕育的传统生态智慧,展现了新时代绿色发展理念与成就,展望中国同世界各国携手,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美好愿景。

其中,"天人合一""绿水青山"等展区以厦门筼筜湖综合治理、塔克拉玛干沙漠生态修复、塞罕坝造林等案例,将中国传统生态哲学转化为可感知的绿色发展实践,日本民众对环保议题的高度关注与中国馆的生态叙事形成共鸣。"这里最让我印象深刻,无论是零碳建筑还是未来城市,我看到了中国在这方面的成就。"日本参观者吉冈在参观多个展馆后感叹道。

中国对未来城市的构想与展望也给来自西班牙的参观者赫玛·费尔南德斯·米拉斯留下深刻印象:"我看到了一个比我此前印象中更现代化的中国。"正如日本世博协会副会长松本正义所言:"中国馆不是展示'强大',而是让人看到一个国家如何用千年智慧解决现代问题。"

在中国馆内,我们还可以看到国家公园互动屏幕展区、"蛟龙号"深潜体验舱展区、"三北"工程和山水工程相关自然保护和生态修复案例展区、以"厦门实践"为代表的城市综合治理案例展区等,以丰富、生动、直观的展览形式展示了我国自然资源领域在制度创新、科技赋能、系统治理等方面的探索路径与成效。

此次中国馆展区的案例与设计以及"浙江周"活动发布的典型案例等展示,是自然资源领域系统性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促进生态保护修复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的缩影,是"两山"理念从理论到实践的辉煌成果,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决心、智慧与成就,为全球生态治理和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责任编辑:邵冰琦】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