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最美铁路|漫评:钢铁纽带织就诗与远方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5-15 14:54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05-15 14:5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五月的川西大地,山峦叠翠,江河奔涌。5月13日,随着“发现最美铁路・乘天堑云梯,走四色川青”主题活动的启动,川青铁路再次以“生态纽带”的姿态跃入公众视野。这条横跨天堑的钢铁巨龙,不仅用轨道串联起巴蜀与青藏高原的地理阻隔,更以一条“流动的风景线”,将自然生态的瑰丽、历史人文的厚重与区域发展的脉动融为一体,谱写出新时代铁路高质量发展的动人篇章。

轨道延伸处,铺展一幅“山水共呼吸”的生态画卷。川青铁路的建设,始终与“生态优先”的理念同频共振。线路穿越龙门山脉、岷江峡谷等生态敏感区,设计者以“逢山不劈山、遇水不惊水”的匠心,用桥隧相连的“绿色工笔”勾勒出铁路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行驶在川青线上,车窗外是九寨沟的碧水蓝天、若尔盖的湿地草原,车窗内是乘客与山川草木的“零距离”对话。这条铁路如同一根轻盈的丝线,串联起散落于川西北的生态明珠,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车轮与轨道的碰撞中落地生根。

车厢流动间,唤醒千年文明的“时空对话”。从神秘的三星堆青铜面具,到松潘古城的唐蕃遗风,再到羌笛悠扬的中国古羌城,川青铁路的每一段轨道都浸润着历史的气息。当“发现团”的镜头聚焦于车窗外的文化地标,铁路便化身为一台“时空穿梭机”,让现代人得以在疾驰的车速中触摸文明的脉络。这条铁路不仅缩短了地理距离,更架起了传统与现代、保护与传承的桥梁。它让沉睡的文物“活”起来,让古老的技艺“潮”起来,让地域文化在流动中焕发新生。

路网交织中,擘画乡村振兴的“发展经纬”。川青铁路的通达,是“铁担当”助力区域协调发展的生动注脚。过去,川西北的物产因交通闭塞而“藏在深闺”;如今,高原的牦牛肉、藏区的松茸、羌寨的刺绣搭上“铁路快车”,从偏远山区走向全国市场。铁路沿线的小镇因站而兴,民宿、文旅、特色农业等产业如雨后春笋般生长。这条“发展动脉”不仅输送着旅客与货物,更输送着机遇与希望,让“乡村振兴”的蓝图在车轮的律动中渐次成真。

当钢铁轨道与青山绿水相拥,当历史文脉与时代脉搏共振,川青铁路所展现的生态之美、人文之韵、发展之力,已然成为观察中国铁路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鲜活样本。它证明,现代化交通工程完全可以在守护生态底色、传承文化根脉、赋能区域发展中找到平衡点。川青铁路不仅是一条交通线,更是一条通向美好生活的“幸福路”,见证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温度与速度的完美交融。(文/匡俊吉、周彦超,漫画/朱文剑)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