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经开区企业中建二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新疆尼勒克光伏项目二期工程成功实现100万千瓦全容量并网,标志着这一亚洲单体容量最大的风电光伏一体化项目取得关键突破。
在有着复杂山地地形的区域布设光伏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为了解决相关的难题,我们创新应用了山地光伏项目三维深化设计技术+三维支架管理技术等核心技术,已形成4项科研突破和13项专利成果。”项目负责人介绍,通过自主研发的智能管理系统,最终实现了光伏矩阵在复杂地形的高效布设,大幅提升了清洁能源产出效率。目前项目已完成18篇核心期刊论文,3项成果通过专业评价。"我们通过可视化管理系统精准定位光伏板位置,让每一寸阳光都转化为高效电能。"该负责人说道。
此外,项目充分发挥戈壁、荒漠地区资源优势,采用先进的光伏发电技术,提升发电效率的同时降低运行和维护成本。风电和光伏在夜间和日间发电功率的较强互补性,不仅提高了土地使用率,还可降低电力系统对调峰电源的需求,缓解新能源发电面临的随机性、间歇性等难题,整体外送电量、运行效率和安全性大幅提高。
在践行绿色发展的同时,该项目也积极助力当地的乡村振兴。项目负责人表示:“我们帮助当地牧民发展“板下经济”,通过在光伏板下进行牧草种植,使草场载畜量提升20%。”据悉,项目累计提供1.1万个就业岗位,带动当地2000余名农牧民转型为"光伏牧民”,并培育出设备制造、运维服务等配套产业链。记录了相关事迹的纪实片《光伏海洋——尼勒克草原牧场的“中国绿”》也于2024年12月荣获央企优秀故事一等奖,生动展现绿色工程与草原牧场的和谐共生。
同时,为了项目能够更好地进行,中建二局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通过多种渠道吸引了一批光伏发电、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等领域的优秀人才。这些人才的加入,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企业长远发展储备了宝贵的人力资源,实现“项目育才”与“人才强区”的双向奔赴。
随着项目各阶段建设加速推进,这座横跨京疆两地的"光伏海洋"将全容量并网,构建起横跨3000公里的"绿电走廊",届时每年可替代标准煤173万吨,减少碳排放472万吨,为构建新型能源体系贡献"中建方案"。(图片由孙健琦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