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剧织就文明新画卷——雷山县以《仰欧桑》为切口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一场剧织就文明新画卷——雷山县以《仰欧桑》为切口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5-12 16:5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夏日的鸡鸠村,花香鸟语,铜鼓声阵阵,错落有致的莲花灯把整个村寨点缀得格外的美。这个被一场“仰欧桑”剧目施了魔法的村寨,当大型实景苗族歌舞诗剧《仰欧桑》徐徐拉开帷幕,一场关于文明与发展的‘双向奔赴’,正在这里悄然上演。

5月1日至5日,大型实景苗族歌舞诗剧《仰欧桑》共演出8场,接待游客11434人,实际购票10126人,票房收入123万元,日均收入24.6万元。

“您看在这古今融合的剧场内外,有来自周边村寨的420余名群众通过舞台实现了就业。当铜鼓舞的鼓点和芦笙舞的笙曲与《仰欧桑》完美融合,千年技艺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辉。从旁观者到参与者到传承者,这场蜕变见证着文化根脉的自觉赓续,当老祖宗的智慧化作精神底气,‘文化风’带动‘文明风’,文化的软实力便成了触手可及的幸福。”雷山县文明办刘玲芳介绍。

“震撼”“惊喜”“美轮美奂”“壮观”……,是省内外游客对《仰欧桑》的夸赞,许多游客不远千里来到雷山,只为看一场《仰欧桑》,体验一次神秘与美丽的民族文化。

今年4月以来,升级版《仰欧桑》凭借科技与文化的加持火热来袭。雷山县敏锐抓住这一契机,聚焦精神文明建设,快速跟进环境建设美化、服务供给优化等保障工作,着力发挥文化铸魂、化风育人作用,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文明的具象,便体现在这暖心的服务、优美的环境、多彩的文化里,彰显着这座城市的精神底色。

以环境焕新,擦亮文明底色

走进《仰欧桑》剧场,除了感受到剧目的美丽与震撼之外,周边村寨舒适整洁的环境、干净宽敞的道路也让人眼前一亮。近年来,雷山县以《仰欧桑》剧场为切口,聚焦文明村镇创建,深入推进剧场周边村寨人居环境改造提升。

《仰欧桑》剧场的打造不仅提升了大塘镇的文化氛围,更成为了雷山县文明村镇创建的生动缩影。自《仰欧桑》开演以来,雷山县便以“绣花之功”细绘文明肌理,统筹多方力量,整合多方资源,对剧场周边的小河村、平寨村、鸡鸠村等村寨进行净化、绿化、亮化,深入推动电改、厕改,完成了沿街花坛布置、道路硬化、步道栈道更换、灯光维护、厕所维修维护、风貌整治、绿化提升等,全力推进《仰欧桑》剧场周边及沿线风貌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让剧场内外焕然一新,为观众营造了舒适、整洁的体验环境。

在这些村里,除了硬件上改善,他们在软件上也发生了质的变化,系列的文明乡风扑面来。“五个一”规范砍掉了虚礼枝杈,“积分制”管理结出了文明硕果,“十联户”自治绘出了和谐乡村。巷道里阿婆的扫帚一扬,扫落的是旧习,扬起的是新风。

“扫干净的不只是巷道,更是我们心里的文明。花园庭院花开四季,移风易俗的密码就藏在这些行为可量化,文明能变现的公式里。”鸡鸠村支书姜昌介绍。

以服务提质,彰显城市温度

《仰欧桑》的成功,离不开雷山县对文旅服务的精细化打磨和各部门的履职尽责。剧目依托360度旋转观众席、全息投影与实景山水,将苗族文化与现代科技完美融合。《仰欧桑》开演以来,雷山县统筹县直部门人员、景区工作人员、村民志愿者等多方力量迅速行动,快速形成暖心服务体系,联合保障《仰欧桑》演出安全,为游客提供良好的服务体验。

“现在仰欧桑剧场,每天都有公交车来回接送游客和村民,每天都有洒水车和环卫工人在开展保洁工作。”雷山县市政局工作人员表示。

剧场外的配套服务也同样精心设计:游客可观赏族芦笙舞、掌坳铜鼓舞、短裙苗族文化歌舞的非遗文化展演,可体验“十二道拦门酒”“高山流水”迎宾礼仪,可参与蜡染、银饰锻造等非遗手作。通过“一票通”全域联动,可凭观演票免费游览西江千户苗寨与郎德苗寨。

另外,为更好提升旅游服务质量,雷山县妥善利用闲置空地新增备用停车场4000余平方米,新增移动、电信基站2个,剧场附近4G、5G网络容量提升到2500人。

以文化铸魂,凝聚精神共识

“美丽”是雷山的代名词,《仰欧桑》以“美”为核心,展现出苗族的故事之美、服饰之美、精神之美,让文化成为连接人心的纽带。许多游客到现场观看《仰欧桑》,目的不只是看表演,更是感受苗族文化中和美、自信、向上的氛围。

“来的时候觉得就是看一场很普通的表演,没想到有这么震撼。舞台效果、灯光各方面都是很好的。在仰欧桑被误会的那一段,就是她化作雨露那里,我都热泪盈眶了。我回去要给家里面的人也说一下,让他们来这边一定要来看一次。这个不看是遗憾,真的!”贵阳游客谭先生说。

从“看剧目”转向“品文明”,正是雷山县以文化铸魂、凝心的有力见证。雷山县苗族文化底蕴深厚,非遗资源丰富,通过利用这一优势在剧场外开展系列非遗文化展演,让“文化风”带动“文明风”,让文明成为城市的动人风景、闪亮的城市名片、鲜明的精神底色。

更重要的是,《仰欧桑》不仅是一场剧目演出,更是一次文化自信的觉醒。剧中的420名群演来自周边村寨,他们将苗族的日常劳作、节日习俗原汁原味搬上舞台,让非遗从“活态传承”走向“动态传播”。

在《仰欧桑》的驱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自发自主地参与到民族文化传承、优美环境提升和文明乡风建设中来,让村镇在优颜值上提气质。

从剧场里的歌舞翩跹到村寨中的文明浸润,《仰欧桑》剧场早已超越了舞台本身,成为推动鸡鸠村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生动载体。当村民在舞台上自信演绎千年传说,在生活中主动守护文明家园,文化的觉醒,正是鸡鸠村乡村振兴最深厚的力量源泉。

事实证明,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和“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活动,事关区域发展品质,事关群众生活质量,事关基层社会治理,事关干部作风素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和干部作风工程。雷山县在探索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和“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活动中,走出了一条新路,这条新路就是以精神文明推动新的基层社会治理,进一步改善群众生活质量,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效能,做到群众既鼓了腰包,又愉悦了精神与思想。(刘玲芳 李 雪|编辑:中国日报社贵州记者站 杨军)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