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丝路奔腾向前,中越班列跑出区域合作“加速度”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5-07 15:57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05-07 15:5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今年以来,广西中越铁路运输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一季度凭祥铁路口岸进出口货运量突破18.3万吨,同比增长近2倍;中越班列承运货物占比超六成,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通道”。这条绵延千里的钢铁丝路,正以铿锵有力的车轮声,奏响中盟互联互通的时代强音。其蓬勃发展的背后,既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生动实践,更彰显了以基础设施“硬联通”促进区域经济“软融合”的中国智慧。

铁路大动脉升级,激活沿边开放“一池春水”。199.4%的货运量增速,折射出中越铁路运输效能的跨越式提升。近年来,湘桂铁路南崇段开通运营、凭祥口岸智慧化改造等工程相继落地,使跨境班列最短通关时间压缩至15分钟。这种“重载+快通”模式,既破解了传统边贸“大进大出”的运输瓶颈,也为东盟水果、电子元件等时效性商品开辟了"快车道"。正如一列列满载越南榴莲的班列48小时直达郑州,铁路正重塑着区域产业链的时空格局。

班列品牌效应凸显,打造国际物流“金字招牌”。中越班列以超六成的承运占比,印证了其作为跨境物流首选方案的市场地位。不同于初期“零散拼车”模式,如今常态化开行的“中越快通”“中欧接续”等特色班列,已形成涵盖16个语种、20类关税政策的服务体系。今年首趟“桂林-同登”跨境电商专列开行,更标志着铁路运输与新兴业态的深度耦合。这种从“运货物”到“运服务”的转变,正是中国铁路国际化运营能力跃升的缩影。

数字赋能多式联运,书写协同发展“新范式”。货运值增速与货运量增速基本匹配,揭示出铁路运输“量质齐升”的发展态势。凭祥口岸创新的“铁路+互联网+边检”通关系统,实现集装箱定位误差小于5厘米;南宁国际铁路港与钦州港的“港站一体化”调度,使海铁联运换装时间缩短30%。这种以数字化为纽带的多式联运体系,不仅降低了区域物流成本,更构建起连接RCEP市场的立体化通道网络。

疾驰的中越班列,恰似区域经济血脉中涌动的活力因子。从2017年首趟班列开行至今,这条钢铁丝路已累计运输货物超400万吨,带动中越贸易额增长3.2倍。站在新的历史节点,随着中越国际运输协定续签、智慧口岸二期建设启动,这条通道必将进一步释放“一带一路”战略对接的叠加效应。当更多“中国制造”与“东盟元素”在铁轨上相遇,奏响的将是合作共赢的恢弘乐章。(杨莹)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