驼铃声起,奏响合作共赢新乐章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4-29 15:51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25-04-29 15:5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20日上午,一列满载“重庆造”聚酯切片的中亚班列,从重庆团结村中心站缓缓驶出,这是重庆首次发行图定中亚班列,此后将以每月2列的固定频次实现常态化开行。(人民日报)

悠远的驼铃声,曾是古丝绸之路上文明交融的象征;而在今天,“钢铁驼队”的汽笛声,正续写着亚欧大陆互联互通的新篇章。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项目,中亚班列以高效、便捷的现代物流体系,架起了中国与中亚乃至欧洲的经贸桥梁,成为沿线国家合作共赢的真实写照。

用钢铁筑桥,架起内陆开放的新图景。重庆作为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的联结点,因为地理位置的因素,对外贸易面临物流成本高、周期长的瓶颈。中亚班列的常态化运行,成功打破了这一困局。相比传统海运,铁路运输时间缩短近一半,而相较于空运,成本优势显著。中亚班列通过阿拉山口或霍尔果斯口岸出境,货物可直达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家,这一物流通道将中国与中亚地区紧密相连。

用图定破局,凸显常态运行的硬实力。常态化运行意味着班列频次、时效、服务的标准化,这对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至关重要。此次开行的中亚班列开辟了一条时效新通道,它采用了“定点、定线、定班次”的公交化运营模式,就比如重庆至阿拉木图的运输时间控制在了12天以内,与海运相比,时效提升了70%以上。据报道:中亚班列采用的这种图定模式,加上每月两列的稳定频次,使重庆至中亚的物流时效提升20%、单箱成本降低15%、准点率高达98%。

用合作共赢,书写时代发展的新篇章。中亚班列是“一带一路”倡议下极具代表性的陆路运输项目之一。沿着这条物流大通道,中国的电子产品、机械设备、新能源汽车配件运送到了中亚地区,而哈萨克斯坦的油气资源、乌兹别克斯坦的棉花、矿产物也来到了中国。有数据显示,因为有了这条便捷的大通道,重庆电子企业在中亚设立分拨中心,让当地就业率提升15%;哈萨克斯坦的小麦通过恒温专列直供西南地区,让价格下降20%;乌兹别克斯坦汽车组装厂采用中国零配件,让生产成本降低35%⋯⋯这一串串数字里写满了合作共赢几个字。

从悠悠驼铃到声声汽笛,跨越两千多年的贸易传奇正在续写新的篇章。中亚班列是连接中国与中亚国家友谊与合作的纽带,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康庄大道上,“钢铁驼队”正承载着我们合作共赢的美好愿景,驶向更加繁荣的未来。(李琴雪 陈亚)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