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在应对美国关税战的同时,也应意识到,美国总统周三签署的一项行政令,或将造成更直接、更严重、更深远的影响。
该行政令呼吁制定海运行动纲领以重振美国造船业,看似是为了“恢复美国的海事主导地位”,实则剑指中国。
行政令要求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就其所指控的中国造船业“反竞争”行为提出建议;要求美国政府与美国盟友及伙伴协调贸易政策,将中国挤出全球供应链及物流领域。
此外,行政令还要求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推进一项提案,内容涉及对中国制造或悬挂中国国旗的船只,征收高达百万美元的美国港口停泊费。
对此,世界航运理事会警告称,停泊费涉及现有及未来由中国制造的船只,同时适用于订购了至少一艘中国造船的远洋船运公司,因此,预计全球约98%的船只在停靠美国港口时均需缴纳停泊费。
把中国挤出全球供应链及物流领域,纯属痴心妄想。当今产业,是全球劳动力分工的结果,涉及复杂的产业和供应链,跨越世界各地,涵盖众多国家和实体。
美方举措将对所有相关方造成不利影响,且已然引发了不良后果。目前,日本、韩国、泰国等亚洲国家减少了从美国购入农产品,导致对美农产品需求下降。外贸企业透露,美国对其贸易伙伴发起贸易战,造成运力短缺,不确定性上升,影响了对美农产品的采购。同时,受行政令影响,部分美国大豆出口商无法获取豆粕运输报价。
美国此举遭到美国港口、船运公司、商业协会、外贸公司及零售商的反对。此时,美国政府应就其强行推行政策的合理性进行重新审视。
周三,美国贸易代表贾米森·格里尔重申了他曾于前一天表述过的观点:并非所有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提案中的措施最终都会落实。这表明,美国政府同样意识到其措施的破坏性后果。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预计将在本月中旬就补救措施做出最终决定。
正如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调整“对等关税”政策一样,美国对停泊费的收取方式也有所变化。有报道称,美国政府正在考虑按船舶吨位收取停泊费,而非统一收费。如此一来,小型船舶将支付较低费用,缓解小型航运商在粮食运输等细分领域所面临的压力,以此减轻对美国农民造成的影响。
知情人士向媒体透露,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在制定“停泊费”方案时,只考虑了运输零售商品的大型集装箱船舶,而未充分考虑对物流的影响。
美国政府在制定政策时草率行事,“停泊费”只是冰山一角。由于考虑不周,政策落地后只能边做边改。美国吹嘘这些政策会“让美国再次伟大”,但实际上,只是揭示了其掠夺、窃取和敲诈的卑劣嘴脸。
本文编译自《中国日报》4月11日社论
原标题:Shortsighted bid to 'restore' dominance
出品:中国日报社论编辑室 中国日报中文网
编译:曹静 编辑:李海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