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4月10日电 从樱花初绽到油菜花烂漫,从杏花微雨到桃花灼灼,这个春天人们奔赴全国各地,享受来自春天的馈赠。近年来,赏花不再只是简单的走走逛逛,而是演变成一种全方位、沉浸式的体验,并催生出一系列新业态,如无人机摄影、汉服租赁和花田露营等。文旅与不同行业的融合,促使城市重新构思传统季节性旅游活动。各地积极将其转变为促进城乡协同发展、相互关联的平台,同时大力开发创新、可持续的经济生态系统。
国际专业旅行杂志《Travel and Tour World》网站日前的报道聚焦了中国春季出游热潮。文章指出,随着气温上升、鲜花盛开,中国出游人数大幅增加。以河南洛阳牡丹文化节为例,去哪儿网的数据显示,洛阳成为酒店预订量排名前十的目的地之一。而像云南昆明、贵州毕节和江西婺源这些“以花闻名”的城市,得益于其绚丽的自然风光和精心设计的赏花路线,酒店预订量同比增幅均超过30%。
此外,得益于中国高效便捷的两小时高铁网络,北京、上海、成都和广州等城市周边游的人流量大幅增加,居民纷纷选择就近出游。为满足激增的需求,全国民航于2025年3月30日至10月25日执行2025年夏秋航季航班计划,目前航班换季工作已准备就绪。例如,天津航空在春暖花开之际,优化了航线网络,结合国内春游市场旺盛需求,推出了多条优惠航线为旅客错峰出游、深度体验各地春景提供高性价比选择。
城市空间重塑:花海中的城市新貌
在中国各地,一场对城市空间的生动重塑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以武汉市为例,樱花季已成为这座城市转型的象征。在晴川阁,盛开的樱花与红墙碧瓦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令人惊叹的美景;而在光谷,3D投影让樱花在摩天大楼间绽放。
据统计,在樱花盛开的季节,武汉利用特色赏樱活动吸引了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的投资。武汉将前沿科技融入传统的赏樱活动中,打造了中国首个“可感知的科技樱花叙事链”。
全域旅游新格局:一城一花撬动新机遇
另一个引人注目的例子是,湖南省湘西州以“一城一花”为支点,撬动全域旅游新格局。在户籍人口不足100人的陈家坡自然寨,“春花”使得这里的单日游客量突破3000人次。当地居民敏锐地捕捉到商机,开发了一款增强现实赏花应用程序,在线预售额超过100万元。
而在凤凰竹山村的“悬崖咖啡馆”,它悬浮于桃林之上,成为游客打卡的新地标。单日最高出品“云端拿铁”300杯。游客手持印有苗绣纹样的咖啡杯,俯瞰花海如霞。“花是载体,文化才是留住人心的密码。”村民龙秀兰感慨地说。这也是“赏花经济”背后的深层逻辑——通过文化赋能,让赏花之旅更具内涵和吸引力。
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以人为本 释放春季旅游潜力
随着中国进入大众旅游的新阶段,促进消费、增加文化和旅游产品供给的新政策持续出台,各地政府也纷纷推出特色赏花路线。政府举措和市场活力共同催生了一系列富有创意的“鲜花+”模式,充分释放了春季旅游的经济潜力。
对今天的人们来说,旅游已不仅仅是一项休闲活动,已成为以人为本的产业,成为中国经济的新兴支柱。春季旅游给人们带来了心灵的宁静,也为城市和乡村注入了新的活力。从文化区、风景区到博物馆、生活中心等公共空间,传统与最新潮流交织在一起,焕发出勃勃生机。
中国不断扩大的交通网络、移动互联和公共基础设施使春季旅游更加快捷、灵活和舒适。“旅游列车”、自驾游和内河游轮为旅游增添了现代多样性和特色。租车平台对配备户外装备和儿童安全座椅的汽车的需求也在激增,“高铁+租车”成为春游出行的新亮点。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特约高级研究员马意骏(Mario Cavolo)在《中国日报》刊文表示,随着天气转暖,中国各地春意盎然。住在沈阳的马意骏经常前往上海、青岛和杭州等地,每次乘飞机或高铁出行,他都会惊讶于坐满的车厢。在他看来,这正是经济脉动的一个生动且有意义的例证。此外,由于中国政府优化了过境免签政策,中国迎来了大量国际游客。2024年,免签入境中国的外国人2011.5万人次、同比上升112.3%。
随着政策支持的扩大、技术的发展和服务的提升,每一朵盛开的花朵都将成为推广独特旅游体验的入口,让每一次春游都成为人们迈向更丰富、更愉悦生活的一步。
(编译:马芮 编辑:高琳琳 韩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