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下有泥 心中有光 ——记安徽淮南市烟草专卖局(公司)驻村第一书记李传毅

脚下有泥 心中有光 ——记安徽淮南市烟草专卖局(公司)驻村第一书记李传毅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3-31 10:3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清晨的吕圩村,薄雾笼罩着连片水田,虾塘的水面泛着粼粼波光,鸽舍里传来此起彼伏的“咕咕”声。一位身着朴素衬衫、脚踩沾满泥土布鞋的中年人,正沿着田埂快步行走,时而蹲下身查看庄稼长势,时而与村民寒暄。他就是安徽淮南市烟草专卖局(公司)驻寿县小甸镇吕圩村的第一书记李传毅。

正是这样一位躬身乡野、情系民生的“新农人”。面对人均耕地不足一亩、集体经济匮乏的困境,他以“破局者”的担当,将“不可能”变为“可能”,从初来乍到的“外地干部”到村民口中的“老李”,从现代化鸡舍到光伏路灯,一千多个日夜的坚守,他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书写担当,带领这个曾经的贫困村走出一条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之路,成功迈入全县强村行列,他个人也在第三届全国烟农增收创富大赛中荣获“十佳驻村帮扶能手”荣誉。

图为李传毅开展脱贫监测户入户排查

2019年,时年54岁的李传毅主动请缨,离开奋斗三十余年的工作岗位和四世同堂的幸福家庭,一头扎进吕圩村。驻村头一个月,他白天挨家挨户走访,晚上整理笔记到深夜。村民张书东因小儿麻痹症右腿残疾,独自耕种3.6亩地,年收入不足3000元,连孩子学费都凑不齐;贫困户徐佩桃夫妇身患慢性病,靠种地勉强糊口,两个女儿的学费全靠东拼西凑……384户村民的家庭情况、困难诉求,被他密密麻麻记满三大本。

图为李传毅组织开展冬季送温暖活动

调研中,李传毅发现吕圩村的困境不仅是物质匮乏,更是信心的缺失,他选择从自身熟悉的领域开始攻坚,打造“志智双扶”的生动典型。李传毅利用以前餐厅管理经验,组织徐佩桃学习淮南牛肉汤技艺,手把手教他们如何熬汤、控制火候,并为他们申请小额信贷开起早餐店。“以前看病借钱,现在天天有进账,月收入超4000元,两个女儿也圆了大学梦,这日子真有奔头!” 徐佩桃激动地说。

在李传毅看来,驻村帮扶不是“包办代替”,而是激发内生动力。李传毅敏锐捕捉到生态养殖的市场潜力,带领工作队争取50万元帮扶资金,建成两座2700平方米的现代化鸡舍,配备自动水帘降温、智能喂料系统,解决了高温导致的畜禽热应激问题。然而,硬件建成后,“如何养”“卖给谁”成为新难题。

李传毅多次赴合肥考察,最终与合肥立华畜禽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推行“公司+农户”订单养殖模式,企业提供鸡苗、饲料、技术并保底回收,村民“零成本”参与。养殖户曹化松算了一笔账:“一年出栏三批鸡,纯收入超10万元!”项目不仅带动村集体年增收3.6万元,还吸引千余人次就近就业,周边乡镇纷纷效仿,生态养殖成为吕圩村的“金字招牌”。

产业发展让村民腰包鼓了,李传毅又将目光投向人居环境改善。“乡村振兴不能只富口袋,还要美家园。”他争取资金硬化道路850平方米,安装137盏光伏路灯,点亮6850米村级道路,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李传毅和村“两委”还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活动,重点治理垃圾乱倒、脏水乱泼、柴草乱堆等不文明现象。通过制定村规民约、发放好家风倡议书、开展“美丽庭院”评选活动,让良好家风带动广大村民文明素质提升,促进村民精神面貌整体向上向好。

夕阳西下,李传毅站在村口的文化广场上,望着嬉戏的孩童和闲聊的老人,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从“零产业”到“多点开花”,从“脏乱差”到“生态美”,吕圩村的巨变,凝结着一名老党员扎根乡土、躬身为民的赤子情怀。正如村民所言:“老李的鞋底永远沾着泥,但他的心里装着我们全村人的幸福。”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李传毅用实干与担当,谱写了一曲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壮美乐章。(图片由王灿、张海林、王明礼授权提供)

免责声明:该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