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丨在海拔4000米追风,旦增吉美的速降人生

追光丨在海拔4000米追风,旦增吉美的速降人生

来源:新华社 2025-03-31 10:1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车轮划开4000多米海拔的稀薄空气

一位25岁的藏族青年

正用速降单车

书写着自己的人生

↑旦增吉美戴上头盔准备骑车速降

旦增吉美热爱速降单车已有十年

曾经他是一个内向的“宅男”

就连去超市都只会去同一家

一部纪录片《车轮不息》

让他找到了自己的热爱

“第一次感受到自行车的魅力

想要去探索和学习”

就这样

旦增吉美开始了自己的速降人生

↑旦增吉美和同伴在拉萨周边的山上速降骑行

每逢周末,他便会邀上三两好友

共同前往拉萨周边的山坡进行练习

和朋友推车爬上海拔4000多米的山脊

再疾驰而下

“推车两小时,下山10分钟”

他笑着说,追逐风的感觉让他着迷

↑旦增吉美和同伴在拉萨周边的山上速降骑行

通过单车,他认识了很多朋友

“骑车的圈子不大

在西藏玩单车的人更少”

但自行车是他们梦想的交集

旦增吉美和朋友一起组建了自己的车队

疯狂的挖掘者(Crazy Digger)

“就像野牦牛一样

我们要踏出自己的路

开辟出自己的场地”

↑旦增吉美(左)和队友在骑车的路上

自行车帮他打开了很多扇窗

他开始尝试拍摄极限运动纪录片

自行车也让他探索体验到更广阔的世界

但极限运动带来刺激的同时也伴随着危险

↑2017年,旦增吉美在一次速降中摔车

2017年

旦增吉美遭遇了一次严重的摔车事故

“当时第一时间不是看自己的身体

而是看我的车有没有事,挺奇怪的”

但他并没有停下脚步

2023年

旦增吉美获得了走出西藏的机会

他受邀前往河北张家口市崇礼区

参加全国青少年自行车山地速降系列赛

↑2023年,旦增吉美打包自行车准备前往河北

这是他第一次走出西藏

“当时挺兴奋的

除了要坐飞机自己有点紧张”

他害羞地说

告别布达拉宫

将单车带上飞机

河北平原在舷窗下铺展

像张陌生的赛道图纸

↑旦增吉美在全国青少年自行车山地速降系列赛中

在那里

他见到了国内领先的比赛场地

还有一众高水平顶尖车手

↑旦增吉美在全国青少年自行车山地速降系列赛中观看比赛

“那里高手真的很多

我们也不能自己埋着头骑

就想着要学习更多好的经验”

但陌生的赛道导致他在初赛中就不幸摔伤

最终也没能取得成绩

↑旦增吉美在全国青少年自行车山地速降系列赛中摔倒

又一次失利

一度让他怀疑自己是否适合这一运动

回到西藏后

迷茫的他爬上了熟悉的山坡

“感受到风,重新看到雪山

再次体会到那种感觉以后

突然就觉得

生命需要有热爱才有意义”

↑旦增吉美在拉萨周边的山上骑行

他明白自己不应该只做单纯的骑手

而是要将单车文化和更专业的知识

普及给西藏更多热爱单车的少年

如今

他邀请更高水平的车手来西藏交流技术

主动参与培训和引导工作

让青少年在了解并学会处理风险的前提下

体会运动中超越自我的精神

激励高原上的年轻一代

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旦增吉美在骑行中展示技巧

如今

他的车队已从最初的几人发展到170余人

仅2024年就增加了50多人

去年夏天

他们还在西藏举办了一个小型的越野比赛

今年,旦增吉美希望

能在拉萨开一个自行车和越野电动车俱乐部

给更多热爱极限挑战的朋友搭建交流平台

↑旦增吉美和同伴在拉萨周边的山上骑行

三月的阳光开始融化雪山银冠

山脊上又响起车轮与山石的唱和

每道俯冲的弧光里

都活着一个挺直脊梁的瞬间

雪域高原上的青年们正用自己的方式

丈量自由

 

记者:黄耀漫、洛卓嘉措、潘一景

【责任编辑:韩鹤】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