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无棣县水湾镇:“五安”并举绘就“心安水湾”新愿景

滨州市无棣县水湾镇:“五安”并举绘就“心安水湾”新愿景

来源:鲁网 2024-11-15 17:1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近年来,滨州市无棣县水湾镇紧紧围绕建设活力、潜力、实力、魅力“四个水湾”目标,聚焦“心安水湾”建设,统筹推进安身、安业、安居、安康、安心“五安工程”,用心用情用力提升群众生活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筑牢党建统领基石,“安身”工程有指引。按照“过程党建”的要求,推动党建与生产发展深度融合,巩固拓展“党建微工厂”效益,持续推进“联村共富”工程。夯实村级战斗堡垒。实施村级办公场所规范化提升工程,新建6处(灶户王、赵辛店、袁李杨、常店村、牛辛店、许道口)办公场所,投入使用5处,1处正在施工。升级党群服务中心。以西谷刘、康刘党群服务中心为试点,实施“党群新貌”行动,打造空间共享、功能叠加、氛围温馨、简约时尚的党群服务综合体。每季度组织“擂台比武”活动,实施“头雁”、后备人才选拔培养计划,抓实村“两委”干部、党员、后备人才三支队伍建设。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加大农村闲置资源摸排力度,把更多项目、技能、政策等要素布局到村,因地制宜推广党建微工厂建设,郝家村“汽车电子束线加工”党建微工厂建成投用。实施财政金融助力村集体增收行动,为4个村级项目申请财政贴息贷款900万元。

完善就业创业支撑,“安业”工程有载体。努力克服农业乡镇在招商引资方面的短板弱项,借助省派“第一书记”资源,充分利用好以商招商,走出去积极对接,广泛收集招商信息,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全力以赴抓招商。挖掘存量用地潜力,先后盘活飞龙商城等既有闲置土地资源,建设厂房面积20000平米。成功招引泽宁塑业、林和生物科技、腾达混凝土、嘉贝通机电设备等项目落户投产达效,老供销社棉站、原金秋肥业、原卫生院等闲置资源项目招引已落地,年内可实现投产。多措并举抓投产。总投资5120万元的山东丰烨新材料项目、总投资6200万元的山东齐航电力项目、总投资6700万元的无棣众禾新材料项目,实现当年引进、当年投产。工业经济抓增量。全镇现有“四上”企业15家,1-9月实现工业总产值18426万元,同比增长20.4%;商品销售额23501万元,同比增长30.39%。注重狠抓“四上”企业培育,预计全年纳统7家,其中工业1家,贸易业4家,服务业2家。

优化服务环境保障,“安居”工程有品质。完善体制机制。坚持系统思维、条块结合,成立重点项目建设指挥部,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根据分工领任务、挑担子,组建好项目工作专班,逐项细化、量化、具体化,助力全县重点项目高效率推进、高质量落实。主动靠前服务。水湾镇承担着城东水库、津潍高铁等5个全县重点项目的征地、拆迁等服务工作。在完成、征地拆迁等任务的基础上,主动靠前服务,以高品质服务彰显实干担当。采取“3化”模式(即“专班化推进、项目化实施、清单化管理”),统筹推进30余项重点工作,千方百计增加实物工作量。津潍高铁今年征迁11处;城东水库基本完工;社会教育基地项目主体工程开工建设;县域医疗分中心项目投入使用。优化营商环境。落实领导包联、专班服务等机制,全过程跟踪、全周期服务,深入开展“百名干部联千企”活动,树立全程服务“店小二”意识,定期开展会商研判,瞄准企业和群众办事的“堵点”“痛点”“难点”,优化流程,建章立制,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把服务企业放在离市场最近的地方。

强化重点群体照护,“安康”工程有依靠。高度重视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医疗、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障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坚实的社会保障。抓实困难群体保障。通过实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发放县级大光伏分红、孝善养老基金等,为老年人提供生活保障。做好农行富民贷和雨露计划工作,新增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措施,确保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此外,还积极开展临时救助、灾害救助等工作,为因灾因病等原因导致生活困难的群众提供及时救助。抓好医疗服务完善。通过建设县域医疗分中心等项目,加强基层医疗服务设施建设。推进医保制度改革,提高医保报销比例和范围,减轻群众就医负担。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和疾病预防工作,提高群众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抓牢养老体系建设。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发展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等多种养老模式,满足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同时,加强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和管理,提高养老服务质量。此外,还积极开展老年人关爱活动,为老年人提供精神慰藉和心理支持。

推进重点工作开展,“安心”工程有保障。推进省级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建设。项目区涉及12个行政村,村域面积13.4平方公里,建设涵盖冬枣仓储物流、面食加工共富车间等36个项目的“一核一带三区”。通过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完善公共服务配套,夯实产业基础,健全枣产业链、价值链、资源链,实现有效带动村民就业及村集体增收,构建特色鲜明、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新模式,打造独具特色的“齐鲁枣乡、和美水湾”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样板。实施镇驻地三年提升行动。投资600万元高标准打造镇区信河路段、龙湾二路,安装路灯86盏,面积12000平米的法治文化广场完成主体工程,投资4000万元的镇区污水处理项目建成投用,抓好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农村自来水智慧化改造等基础工程,累计完成82个村建设任务,以普惠项目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新增冬枣大棚500亩,2024年的全县赛枣大会参赛枣农全部获奖,其中二等奖三项,三等奖三项。按照“小芦苇、大品牌”的思路,通过补链、延链、强链,增强产业发展实力,助推企业从单一苇帘加工向高端建材生产转变,“皇家芦苇”系列产品广受好评,芦苇产品附加值提高10%。(崔建明)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