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司法局以“精准普法”为社会治理赋能提效

潍坊市司法局以“精准普法”为社会治理赋能提效

来源:鲁网 2024-11-12 14:5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近年来,潍坊市司法局主动顺应人民群众新需求新期待,坚持以“需求侧”牵引“供给侧”高效推进普法工作,大力推行“五个精准”,不断提高普法的针对性实效性,以“精准普法”推动“精准治理”,有效提升了社会治理效能,营造了有事找法、遇事靠法、办事依法的社会氛围。

聚焦落实普法责任 精准确定普法主体

聚焦“谁来普”,坚持“谁执法谁普法、谁管理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将具有执法、管理、服务职能的部门单位分类纳入普法责任体系,制定普法责任清单,共组建普法讲师团82个、普法服务队126个、普法志愿者队伍2.1万余名,形成了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的“大普法”格局。将落实普法责任制情况纳入法治建设总体部署和绩效考核、平安建设等评价指标,发布普法通知单、督办单,表扬先进典型,有效激发了普法队伍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

聚焦提升法治素养精准划分普法对象

聚焦“对谁普”,划分“4+N”类普法对象(“4”即领导干部、青少年、企业管理者、村居干部四类重点对象;“N”即其他群体)。出台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清单制度,去年以来组织法治培训、考试730余场次,1450名党政主要负责人述法,提升了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在全省率先出台青少年普法工作指引,开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综合治理专项普法行动,深化“送法进校园”,发挥“法治副校长”作用,通过法治讲座、模拟法庭、法律竞赛及各类法治实践活动,开展预防校园欺凌、消防安全等主题普法活动1.2万余场次。深化“送法进企业”,开展“法治体检”,引导企业依法诚信经营管理。加强村居干部法治培训,组建法律专业团队参与,将村级事务纳入法治轨道解决。广泛开展“送法下乡”“法律赶大集”等活动,提高了基层群众法治意识。

聚焦群众法律需求 精准做实普法内容

聚焦“普什么”,因人、因时、因事完善普法内容,就群众最为关心的问题分类整理、量身定做个性化普法菜单。结合"3·8"国际妇女节、“6·5”世界环境日、“12·4”国家宪法日等节点开展主题宣传,围绕禁毒、扫黑除恶、预防电信诈骗、妇女儿童维权等领域开展重点宣传。坚持普法内容与热点话题、实际生活紧密结合,选取120余件热点事件、典型案例,制作普法图文、视频830余条,引导群众从热点事件中学习法律知识。

聚焦高效便捷利民 精准创新普法形式

聚焦“怎么普”,采取“传统+新兴”“线上+线下”形式,针对不同受众特点开展精准普法。在主流媒体开设《法治红绿灯》《机关普法进行时》《“鸢晓法”云课堂》等专栏,建成全省首家民法典宣传云展馆,开展“数智赋能·AI普法”“法润鸢都·公益普法”等活动,创作法治风筝、年画、童谣、《小潍说法》微动漫、《鸢都法韵》普法邮册,发布“鸢晓法”普法吉祥物。开展“村村响”大喇叭讲法、“叮咚上门”送法、街头巷尾“马扎普法”“夜市小摊”普法等,以通俗易懂的案例故事,将法律知识送到群众家门口。

聚焦基层治理实践 精准提升普法效果

聚焦“普得怎么样”,将普法融入矛盾化解、法律服务、乡村治理、法治创建等法治实践,以基层治理成效检验普法效果。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设“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推进“公证+产业链”模式,优化“律师来了”等服务平台。深化法治乡村建设,推广“三自工作法”(自主议事、自治管理、自我服务)等做法,提升了基层治理水平和群众满意度。通过开展“精准普法”,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推进法治社会进程作出了积极贡献。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