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数字素养,一个不能少

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近日联合印发《2024年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工作要点》。

提升数字素养,一个不能少

来源:广州日报    2024-05-25 10:07
来源: 广州日报
2024-05-25 10:0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近日联合印发《2024年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工作要点》。工作要点部署了6方面重点任务,包括:培育高水平复合型数字人才、加快弥合数字鸿沟、支撑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拓展智慧便捷的数字生活场景、打造积极健康有序的网络空间、强化支撑保障和协调联动。(2月22日新华社)

什么是数字素养?数字素养与技能是指数字社会公民学习工作生活应具备的数字获取、制作、使用、评价、交互、分享、创新、安全保障、伦理道德等一系列素质与能力的集合。一言以蔽之,面对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数字化,数字素养是让人更好享有数字生活的一种修养。

如果缺失数字素养,会怎样呢?举个例子,使用智能可穿戴设备,有人会对检测数值变化感到困扰。比如,发现智能手环显示整夜深睡1小时,自己的心理负担就跟着来了。结果,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反倒影响了睡眠质量。可见,数字素养其实是让科技为我所用的一种修养。如果这方面缺乏积累,人就有可能为科技所累。

所以,数字素养不只是一种知识和技能。面对数字生活,一个人要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够自我调适、适度节制,而不是反被科技所驱使。这需要每个人付出终生的努力。然而现实情况是,人到老年,对科技常抱着恐惧的心理,做到终身学习颇为不易。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60岁及以上网民中至少掌握一种初级数字技能的比例为54.6%。对相当多的老年人来说,他们“一只脚”已踏入数字生活。如何有效回应老年人的需求,让他们“两只脚”顺利步入数字生活,仍然颇为紧迫。

如今,针对提升数字素养,不少国家出台了战略规划,甚至将其与“影响创新的可持续发展”相挂钩。提升数字素养,特别是注重“数字包容”,可谓是一项世界性课题。为加快破题,需要关注各种差异化需求,并对重点群体给予特别的呵护。一位资深业内人士曾说,数字化体验不应由用户自己去摸索,而是应该由企业通过产品设计来实现。换言之,企业应当通过技术手段来提升用户的数字素养,帮助特定人群消除数字鸿沟。这为社会多方协力破解“数字鸿沟”难题提供了一种参照。只有全社会积极参与其中、合力破解难题,方能强化场景驱动和应用牵引,持续丰富资源供给,加快全民数字素养的提升进程。

【责任编辑:吕佳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