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1.02亿人次,5月1日,当天全国铁路发送旅客2311.9万人次,创单日旅客发送量历史新高。
近年来,我国高铁网络持续加密,“八纵八横”主骨架加速成型,让“千里江陵一日还”从诗境走进现实。当复兴号奔驰在祖国广袤大地,不仅缩短了时空距离,更打通了区域协调发展的大动脉,让假日经济的热力沿钢轨辐射全国。
科学调配,跑出“畅行加速度”。面对“五一”假期井喷式出行需求,铁路部门以动态化、精准化的运力调配实现供需高效匹配。依托大数据预测客流趋势,加开夜间高铁、重联动车组、增挂普速车厢,在热门线路上形成“潮汐式”运力补充,有效缓解运输压力。同时,公益性“慢火车”和“乡村振兴”列车持续开行,既保障偏远地区民生需求,又助力山货进城、学子返乡。探寻今年“五一”小长假不难发现,一项项举措始终本着“哪里有需求,列车就往哪里开”的原则,让民众的出行之路更加顺畅。
服务升级,尽享“旅途好时光”。从“走得了”到“走得好”,服务升级成为提升出行获得感的关键。重点旅客预约服务覆盖更多特殊群体、全国120个车站实现站内便捷换乘、37个枢纽站与地铁免安检衔接、与地方交通联动优化景区接驳服务,“无缝换乘”为民众出行织就“便利网”;站车餐饮从速食简餐升级为“地域风味”,“一碗好饭”暖了胃更暖了心。不仅如此,各地铁路部门举办丰富多彩的站车文化活动,将旅途时光转化为文化浸润的独特体验,让“诗与远方”始终伴随温馨烟火气。
特色列车,驶向“出行新体验”。今年“五一”假期,旅游还是“顶流”。有关数据显示,4月上旬以来,“五一旅游景点”网络搜索量上涨167%,人民出行热情高涨。铁路部门抓住时机,在热门旅游城市开行特色旅游专列,载着游客登滕王阁赏霞光、临岳阳楼怀古今、入桂林赏水墨丹青、探戈壁观大漠孤烟。“高铁+旅游”不仅缩短时空距离,更带动沿线餐饮、住宿、文创消费暴涨,让“流量”变“留量”、“过客”成“常客”,为乡村振兴和城市群协同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五一”大考,铁路以更高效率、更暖服务、更强协同,为“流动中国”书写新时代的奋进篇章。笔者相信,随着“八纵八横”高铁网加速成型,一幅人畅其行、货畅其流的壮丽画卷正徐徐展开。(余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