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绿”而行,东莞观音山生态“含金量”持续提升

来源: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    2024-03-19 09:29
2024-03-19 09:2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强调,“深入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植”此时刻,南粤大地绿意盎然,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早已成为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以下简称“东莞观音山”)共识。

流量变“留量”,文旅体消费按下“快进键”

今年为“消费促进年”,为了提升消费体验、创造新的消费热点,不少民营企业积极打造文旅体融合的消费新场景。

阳春三月,东莞观音山景区内,一簇簇三角梅像“火”一般争相绽放,引起众多旅客前去观赏。据东莞观音山相关负责人介绍,春节和元宵节假期期间,游客接待量超15万人次,仅大年初一,东莞观音山接待游客量便超3.5万人次。

游客数量的增长与文旅体融合创造的消费需求相呼应。东莞观音山管委会主任陈景玉说:“对于景区来说,持续性的客流量比较稳定,很多游客来得早,在山上逗留时间长,玩得比较投入。今年游客对文旅或者一些新鲜的文创产品需求量都比较大,反映了大家对2024年的整个文旅经济都充满了信心,所以,我们对文旅业发展也是信心满满。”

早在今年年初,138万元“观音山上观山水”征联活动曾引起全网讨论,为东莞观音山带来极高的热度和流量。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近七千万用户在线观看“观音山上观山水”征联活动,相关视频账号最高点赞量超过44万,评论量超过37万。网友纷纷在东莞观音山各大官方平台留言评论,不仅在全网掀起了一股讨论热潮,更让传统楹联文化再次出现在大众视野,越来越多网友积极主动了解学习楹联文化相关知识,“观音山上观山水”征联活动更是成为传承传统文化的跨越式创新。

踏“青”逐“绿”,“小而美”项目推动多领域融合

《报告》还指出,稳步推进重大项目合作,实施一批“小而美”民生项目,积极推动数字、绿色、创新、健康、文旅、减贫等领域合作。作为远近闻名的“森林氧吧”,东莞观音山一直秉承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多年来以植树造林为抓手,走出了一条绿色、健康、文旅等多领域融合发展道路。

据了解,东莞观音山与凤凰网携手举办观音山森林文化节之“木林森”计划,种植大片凤凰林,每当春季,凤凰花海装扮满观音山;为倡导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每逢世界森林日和世界地球日,东莞观音山都会通过植树的方式,推行“生态补偿公益行”活动;恰逢第46个植树节,东莞观音山举办了“上春山·踏青行”及“2024东莞观音山植树季”,活动时间从3月1日持续到3月31日,不少企事业单位、亲子团、研学团不约而同走进东莞观音山,在东莞观音山种植一棵棵“心树”。

除植树季之外,东莞观音山每年还会举办一系列文化活动,邀请包括诺奖得主勒克莱齐奥、“改革先锋”作家蒋子龙、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徐贵祥在内的文学大家,亲手种植火焰木,共植“文化艺术林”,用实际行动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绿色发展既需要“高大上”,也需要“小而美”。东莞观音山立足自身自然资源优势,二十多年举行了上千场“小而美”的活动,将国家重大战略与群众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增加生态建设的“含金量”的同时,也提高东莞市的“含金量”。“未来,东莞观音山将持续统筹推进多种森林资源利用方式,将科普教育、休闲旅游、娱乐体育、特色食品、养生等关联产业融入景区森林康养,让森林康养成为生态学、旅游、运动、文化等多个业态的融合创新产业。”东莞观音山董事长黄淦波表示。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钟经文】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